同治年间,新疆巴里坤被叛军围困,总兵何琯率四千守军苦守十三年。他们吃树皮、啃皮甲,宁死不降。光绪二年,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在戈壁滩遇见衣衫褴褛的何琯等人。左帅含泪问:"你们怎么活下来的?"何琯答:"天天盼着大帅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清朝同治年间,新疆巴里坤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然而,这座城池却在一个黑暗的时期,遭遇了无情的围困。 叛军四面八方攻来,巴里坤陷入了生死存亡的边缘。而此时,站在城池的最前线的,是总兵何琯,带着仅有的三千守军,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守住这座城,死守到援军的到来。 巴里坤虽然地理位置重要,但它的地势也让守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戈壁滩的严酷环境和四面受敌的压力,让这场战斗注定了艰难与痛苦。 叛军的攻势不断,何琯和他的部队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粮草渐渐耗尽。 在缺乏补给的情况下,守军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求生。为了不让士兵饿死,何琯下令搜集周围的树皮、草根,甚至战马也成了他们的食物。这种绝望的局面,几乎让人想象不到一支军队还能挺过这么久。 何琯和他的士兵们没有选择放弃,尽管寒冷刺骨,饥饿侵蚀着他们的体力,甚至有些士兵已经面容憔悴、衣衫褴褛,但他们依然坚定不移地守着巴里坤这座城市。他们的信念只有一个:等左宗棠,等清军的援军。 巴里坤的围困持续了整整十三年,这段时间里,城池内的每一寸土地都被汗水与血水浸透。 十三年,几乎是一代人的岁月,而在这段漫长的日子里,何琯和他的士兵们始终没有放弃,他们用最极端的方式守住了这座城,守住了新疆的战略屏障。 在这十三年里,何琯不仅要面对敌军的压力,还要忍受内心的煎熬。 每一天,他都得面对士兵们面色苍白、眼神空洞的模样,看着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走到绝境,却依然能站起来继续战斗。这份坚守和决心,成了所有人最坚强的动力。 即便环境再恶劣,补给再匮乏,何琯依然坚持了下来。他的信念从未动摇。虽然情况越发恶化,城内的守军几乎到了死局,但他始终相信,援军终会到来。 那份希望,成了他们能够坚持下去的唯一支撑。 终于,在光绪二年的某一天,清军的援军终于来到了巴里坤。这支由左宗棠统帅的队伍,带着沉甸甸的胜利与荣耀,出现在这片曾经荒凉的戈壁滩上。 当他们看到何琯和他的部队时,不禁为之震撼。 “你们怎么活下来的?”左宗棠眼含热泪,问出了这个令他动容的问题。面对这位久负盛名的战将,何琯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他的回答简短却无比坚定:“天天盼着大帅来!” 这一句话,浓缩了何琯所有的坚守与苦难,也让左宗棠深刻感受到这支部队的不屈精神。 那一刻,巴里坤的守卫者们终于迎来了他们的解救,而何琯也终于可以把这座他苦守了十三年的城市交到援军手中,安心地闭上了眼睛。
同治年间,新疆巴里坤被叛军围困,总兵何琯率四千守军苦守十三年。他们吃树皮、啃皮甲
有意义的旅行
2025-03-27 18:23:46
0
阅读: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