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边走边抽烟的游烟族出手了警惕!“游烟”危害超乎想象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游烟族”的身影并不少见,他们一边行走,一边吞云吐雾,潇洒自在。但很多人不知道,这种看似平常的行为,却隐藏着诸多危害。
危害他人健康
“游烟”产生的二手烟是危害他人健康的“元凶”。二手烟中含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包括至少69种已知的致癌物 ,如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国际癌症研究署已将二手烟雾确定为A类致癌物质。
有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的人,患肺癌、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的风险显著增加。对于儿童、孕妇、老人和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来说,二手烟的危害更为严重,可能导致儿童呼吸道感染、哮喘发作,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等。在上海市民万人“游烟”调查中,超七成民众表示不能接受“游烟”,主要原因就是其影响他人健康 。
影响市容环境
“游烟族”抽完烟后,随手丢弃烟头是常见现象,这不仅破坏了城市的整洁美观,还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工作负担。据统计,在一些景区和繁华地段,环卫工人每天清理的烟头数量数以千计。这些烟头散落在人行道、花坛、草丛等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品位。
有公益组织统计发现,人行道、花坛和草丛是烟头分布最多的地方,“游烟”难辞其咎。此外,烟味弥漫在公共场所,也会给其他市民带来不好的体验,降低城市的宜居性。
造成安全隐患
烟头虽小,却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风险。未熄灭的烟头中心温度可达700 - 800℃ ,远远超过了许多易燃物品的燃点。在干燥的季节,一个小小的烟头就可能引发一场火灾,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从居民小区到山林景区,因烟头引发的火灾事故不胜枚举。
除了火灾隐患,“游烟”还可能导致烫伤他人或烫坏衣物。在人多拥挤的地方,吸烟时挥动的手臂和燃烧的烟头很容易碰到周围的人,造成意外伤害。
社会文明的“减分项”
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今天,“游烟”行为与社会文明背道而驰。在公共场所吸烟,不顾及他人感受,是一种缺乏公德心的表现。这不仅损害了个人形象,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氛围。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游烟”行为表示反感。许多城市都在积极推动控烟行动,加强对公共场所吸烟行为的管理和监督。上海已通过立法禁止“游烟”,并扩大了禁烟区域,将禁烟范围延伸至所有室内工作场所,以期逐渐消除“游烟”现象 。
“游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威胁着他人的健康,破坏了城市的环境和形象,还带来了安全隐患,违背了社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