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卫立煌致信朱德,希望保护85岁家母,朱德在收到这封信之后,一时间难以抉择,于是就将这件事上报给了毛主席。可毛主席对这件事作出批示后,居然将卫立煌的名字放在了“战犯名单”的头版,事后众人才明白毛主席的用意:“这是救了卫立煌一命。” 卫立煌作为蒋介石手下“五虎上将”之一的得力干将,在内战爆发后,自然而然的受到了蒋介石的号召。当时,正在美国进行考察的卫立煌,在接到老蒋的消息后,就立即赶回了国内。 蒋介石令卫立煌前往东北,担任东北地区的“剿共”总司令。卫立煌内心根本就不愿意参加内战,但是迫于身处老蒋麾下,只得暂时应下了这份差事。 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卫立煌表面上对“剿共”一事答应的很好,实则根本就不打算出全力去执行。当廖耀湘部抵达卫立煌的地盘,向他请求枪支弹药支援时,卫立煌连连应下。 实则,卫立煌却暗自命人将手中武器尽数看好,丝毫没有拨借给他们使用。廖耀湘部由于在战斗中缺乏弹药的供给,所以也直接导致了锦州失守,打了一场败仗。 经此一战,蒋介石也渐渐看清楚了卫立煌的态度。他不仅气恼卫立煌的消极态度,更担心卫立煌会随时倒戈,于是便下令将卫立煌带回了南京,并将其软禁了起来。 蒋介石的担心还真不多于,卫立煌确实很反感内战,他早就在回国之前,就私下里偷偷联系了共产党,希望能够有机会私下合作,盼望早日结束内战,让国家恢复平静。 卫立煌被软禁后,就知道自己的处境危险,甚至可以说是凶多吉少。他在战场上驰骋多年,一直穿梭在枪林弹雨间,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唯有一人,始终让他放心不下。 那就是他80多岁的老母亲,老母亲一直住在合肥老家,自己如今突然被软禁,也不知道在外面的母亲,又是面临着怎样的境地。卫立煌一想到母亲的安危,就昼夜难以入眠。 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终于下定了决心,不能再继续坐以待毙。于是,卫立煌提笔给朱德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讲述了自己如今的处境,希望朱德能够看在二人昔日的情分上,帮忙照顾家中老母。 这封信辗转交到朱德手中,朱德在看完信后,于私他想帮助老友,于共二人如今站在对立面,他又实在无法直接出手相助。朱德去请教毛主席,看看主席的意见。 毛主席看完信后,给出一个主意,他说在发布战犯的名单时,将卫立煌的名字加上,而且一定要加在第一版上,加在最显眼的位置。朱德听闻眼睛一亮,抚掌大呼“妙啊”。 话分两头说,蒋介石那头一直在苦寻,卫立煌“通共”的证据,尚未查到证据的时候,突然就看到了共产党公布的战犯名单,卫立煌的名字赫然在列。 这让蒋介石心里的石头突然就放下了,因此也将卫立煌释放了出来。1949年,蒋介石彻底败走台湾。卫立煌不愿意跟着去台湾,就独自去了香港。 几年间,卫立煌始终放不下自己曾为“战犯”的事,终于在1955年,卫立煌受邀回到北京,和诸多昔日老友相聚之时,才明白了毛主席的用心良苦。 原来,蒋介石因为怀疑卫立煌“通共”,所以迟迟不愿意放过他。如果这时候朱德公然保护卫立煌的母亲,反而做实了卫立煌“通共”的嫌疑,让卫立煌的处境会变得更加危险。 将卫立煌的名字加到战犯名单内,恰好给老蒋一个证据,一个卫立煌和共产党“不和”的证据。如此一来,才能够保证卫立煌的安危,也可以保护好他的母亲。 明白了一切缘由后,卫立煌彻底放下了心结,将全部的精力,在余下的时光中,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中。
1949年卫立煌致信朱德,希望保护85岁家母,朱德在收到这封信之后,一时间难以抉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3-28 09:06:47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