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袁世凯的二儿子袁克文,与名妓叶蓁一见钟情,一睡定终身,袁克文承诺会娶她,结果回家拜见袁世凯时,衣服里叶蓁的照片掉出来了,袁世凯问照片中女人是谁,袁克文慌称是孝敬父亲的,袁世凯一听很高兴,直接笑纳了,还夸孩子孝顺。
袁世凯的称帝行为,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野心,也暴露了他在当时政治舞台上极度缺乏远见和能力。尽管清朝灭亡后,帝制已经成为历史,但数千年的皇帝思维却深深植根于部分人的心中。袁世凯正是这样一位深受帝王梦影响的政治人物,他在清朝灭亡后看到自己能借乱世之机建立一个新的帝国,但事实上,他不过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其膨胀、无视国家命运的军阀。
袁世凯的政治野心在1913年“二次革命”后愈发显现。他通过武力镇压了反对派,成功地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这为他后来的称帝之路打下了基础。然而,袁世凯并没有真正的治国能力,他更像是一个利用军事力量攫取权力的典型军阀,面对国内外的复杂局势,他没有任何有效的策略来保卫国家。相反,他却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权力紧密捆绑,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国家和人民之上。
更为可笑的是,袁世凯在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约”后,竟然将国家的主权当作自己的工具,成为了日本侵略者的合作者。1915年,他通过屈辱的外交协议获得了短暂的权力,而当时的日本侵略者对此非常满意,认为袁世凯是一个可以用来操控的傀儡。在这样的背景下,袁世凯的称帝行为也显得愈加荒唐。
身边的亲信和家庭成员对于他的称帝野心也大加支持,许多人盯上了这一政治机会,甚至袁世凯的儿子也开始幻想着能够继承帝位。他的称帝之路充满了荒谬与自大,民众的怨声载道,社会动荡不安,许多人看到了一个缺乏远见、只知追求权力的统治者形象。
1905年深秋的一个夜晚,袁府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府邸的西院一间精致的新房里,一位身着大红嫁衣的新娘正坐在床边。这位新娘就是叶蓁,年仅二十一岁的她此刻正在等待着揭盖头的时刻。烛光摇曳中,房内陈设富丽堂皇,朱漆雕花的床榻上铺着锦缎绣被,床头悬挂着大红喜字,一切都与她曾经幻想过的场景别无二致。
然而当脚步声渐近,掀开盖头的那一刻,叶蓁看到的却是一位年过半百的男子。这位男子正是当朝重臣袁世凯。他的脸上挂着欣赏的笑容,目光中带着毫不掩饰的欢喜。这一刻,叶蓁明白了自己的命运已被注定。作为一个青楼女子,她深知在这样的权贵之家,自己别无选择。
其实在四年前,叶蓁还是江南一带最负盛名的名妓。生于富贵之家的她,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精通琴棋书画。只是命运弄人,家道中落后,她不得不沦为风尘女子。但是她的才学和气质,却让她在这个特殊的圈子里脱颖而出。她能写一手好字,能吟诗作对,举手投足间都透着大家闺秀的气质。
在风月场所,叶蓁从不刻意讨好客人,却总能用她的才情吸引众多追求者。无论是谈吐还是举止,她都与一般的风尘女子大不相同。当地官宦贵族常常慕名而来,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渐渐地,她成了当地最炙手可热的头牌。虽然生活在烟花之地,但叶蓁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骄傲与尊严。
袁世凯在年轻时并不满足于乡间的安逸生活,曾多次失败并未获得显赫职位,因此他决定投身外部的机会。早在他的少年时期,便通过作诗《感事》来表露心志,诗中表达了他渴望获取更大成就的愿望。然而,尽管他早有雄心,袁世凯并未立刻找到通向成功的道路。那时,他的养父袁保庆与淮军将领吴长庆有着深厚的关系,袁世凯决定投奔吴长庆,借助其势力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
1881年10月,袁世凯到达山东登州,投奔吴长庆。当时吴长庆在当地的权力较为强大,幕府内有许多知名人士,其中包括张謇与周家禄等,袁世凯在他们的指导下不断磨砺自我。虽然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受挫,但并未因此放弃。他继续在吴长庆的幕府中努力学习,准备未来的功名。他曾向其三哥袁世廉写信表示,若不能中举,死不瞑目。1882年,袁世凯仍在积极备战。
1895年,袁世凯获得了李鸿章、刘坤一、王文韶等大臣的推荐,入京觐见光绪帝,借此机会提出了自己的改革纲领。该纲领中详细列出了储才、理财、练兵等诸多条款,特别强调了通过西方的军事经验来训练新军。光绪帝对其改革思路表示认可,并在同年12月批准袁世凯督练新建陆军,袁世凯开始以西式训练方法在天津小站组建新军。
袁世凯的政治威信逐渐上升,尤其是在义和团事件爆发后的表现,使他获得了清朝政府的重用。当时华北战乱不断,袁世凯被任命为山东巡抚,凭借铁腕手段成功镇压了局势,确保了清朝政权的稳定。李鸿章的资深幕僚张佩纶便对袁世凯从最初的欣赏转变为极大的不满,认为袁世凯虽有才,但品行低劣。
1913年,袁世凯通过手段确保自己在民国政权中的地位。在第一次国会选举中,国民党取得了多数席位,理事长宋教仁即将出任内阁总理,但袁世凯却决心要消除这一威胁。正因如此,宋教仁在同年2月遭遇了不明的刺杀事件。袁世凯的这一行动标志着他为了巩固权力,不惜采取极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