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夜之间,留学生不吃香了?就这么说吧,留学生那点忽悠国内公司的套路,已经被

星语梦 2025-03-28 12:26:41

为什么一夜之间,留学生不吃香了?就这么说吧,留学生那点忽悠国内公司的套路,已经被戳破了。 现在打开招聘软件,输入留学生三个字,弹出的不是年薪百万的offer,而是清一色要求985/211优先的岗位。 曾经靠海外镀金就能躺赢的日子,就像突然被戳破的泡沫——那些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买个水硕的家庭,终于发现市场不吃这一套了,这不是玄学,是明摆着的供需关系:当满大街都是海归,谁还稀罕你那张纸? 三十年前,留学生是什么?是詹天佑、钱学森那样的国家栋梁,是万里挑一的精英。那时候出国,要么公派要么拿全奖,回国就是国宝级待遇。 可现在呢?留学早成了流水线产品,2024年回国留学生破百万,比十年前翻了三倍。北京的选调生不要留学生,比亚迪不要港硕,连体制内都开始去泡沫化,你以为花30万买个海外文凭就能降维打击?抱歉,国内985毕业生早就卷出天际,人家在校就跟着导师做项目,实习经历写满三页纸,你拿什么竞争? 再说国内高校,早就不是当年的样子,双一流大学的实验室设备比国外还先进,校企合作直接对接大厂需求,清北复交的学生,毕业就被华为、腾讯抢着要,谁还在乎你QS前100?现在企业招人,第一眼看的是本科学校——双非但海外名校?对不起,HR宁可要211的本硕连读。 以前留学生能靠国际化视野忽悠人,现在连小老板都知道,真正的国际化是懂国内市场规则,不是会说两句鸟语。 最讽刺的是专业选择,现在留学生一半以上读商科,满大街都是管理学硕士,可国内缺的是芯片工程师、新能源专家。 美国高官都直白了:让中国学生学文科,把理工科留给印度人,结果呢?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暴涨184%,留学生还在扎堆读金融,企业要的是能落地的技术,不是纸上谈兵的战略管理,你学的那套西方理论,连国内税务政策都搞不懂,哪个老板敢用? 还有那些水校的操作,中介吹得天花乱坠,什么一年拿硕士不用雅思保录取,结果呢?国外野鸡大学的文凭,国内HR一眼就看穿。 某大厂HR私下说:现在筛简历,先查本科学校,再看海外院校是不是教育部认证,最后看专业匹配度,我们招程序员,清华本科+普通海外硕士,不如华科本科+中科院硕士来得实在。 更现实的是薪资,2020年留学生平均26.8万,2023年跌到20.5万,连大专生拧螺丝的工资都在涨,留学生反而缩水。 为什么?因为市场不缺学历消费者,缺的是能力生产者,以前外企多,需要翻译型人才,现在中企出海要的是懂当地法律、能谈本土化合作的实战派,你在国外连实习都没做过,回国拿什么证明自己? 说白了,留学的信息差红利没了,以前国内不了解国外教育,现在随便查个学校官网,野鸡大学立马现形,家长还在迷信外国月亮圆,企业早就务实了:学历是敲门砖,但门后面要看真本事。 那些砸锅卖铁送孩子留学的家庭,醒醒吧!现在不是1999年,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满地走,硕士学历早就贬值。与其花百万买个文凭,不如想想孩子到底有没有核心竞争力。 当然,顶尖学霸除外,牛津剑桥的全奖得主,清北的直博生,人家去哪都是香饽饽。普通家庭的孩子,如果你本科双非但学习能力强,海外名校硕士是加分项——前提是别去读那些一年水硕。 至于经济条件一般的,真没必要掏空家底留学,国内考研一样有出路,现在社会竞争,拼的是学历、能力、资源的综合体,单靠留学生标签就能躺赢的时代,早就死了。 留学从来不是保险箱,而是风险投资,以前信息不对称,有人靠洋文凭套利;现在市场透明了,文凭泡沫破了,剩下的只有真才实学。 那些还想着靠留学改命的家长,先看看孩子是不是那块料——如果只是逃避国内竞争,花钱买个心理安慰,趁早收手吧,国内高校在进步,市场在成熟,靠忽悠的套路,该歇歇了。

0 阅读:269

评论列表

SJ

SJ

8
2025-03-30 00:53

学文科和经济的不如本土培养的,因为国内外制度不一样用不上,学理科的优秀的已成硅谷人才不用回国,回来的大多是个二把刀。

星语梦

星语梦

星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