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纳粹集中营里,要是有一名囚犯违规,守卫常常会让所有人排队报数,并且会射杀报

社会说说啊 2025-03-28 20:46:11

在美国纳粹集中营里,要是有一名囚犯违规,守卫常常会让所有人排队报数,并且会射杀报到10这个数的囚犯。 然而,一个资深守卫执行的过程中,突然之间,他做了个奇怪的选择:倒霉的第10号囚犯走出了队伍,守卫却扬了扬眉毛,朝第11号囚犯开了枪。 一念之间定生死,是什么原因让守卫做出如此选择呢? 答案与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社会影响力“联盟效应”有关。 联盟并不是说人与人之间存在简单的相似之处,而是指彼此有着共同的身份认同。 行为学家发现,能带来联盟感的两类因素是:身心合一和行动合一。 罗伯特认为,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属于同一个家庭,即血缘相同,是自我-他人统一的终极形式。 事实上,进化生物学中被广为接受的一个观点是,个体会付出极大的努力,争取让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而非单纯地让自己存活。 这种言外之意是:自我利益可以在当事人自身之外,在与自己有着相同遗传他人身上。 出于这个原因,人们特别愿意帮助血缘关系近的亲戚,尤其关生死的决定上,人们更愿意给亲人捐献自己的肾脏,更愿意冲进着火里救出自己的亲人。 脑科学给出了一个最可能的解释:在帮助了亲人脑的自我奖赏中枢会体验到非同寻常的刺激;这么做,就好像是自己一样,哪怕是对青少年,情况也是这样! 从进化的角度看,任何能让亲人得到好处值得一做,哪怕是很小的好处。 从基因重叠的角度看,亲属关系越近(如父母或兄弟姐妹相较于叔叔或表亲),自我-他人重叠的感觉越强烈。 书中提出,不论是在商业、人际关系中,我们都可以利用借用亲人的影响力原则达到目的。 办法是先发制人地在意识里唤起亲人概念的语言和形象,比如,使用有关家庭的图像和标签,如兄弟、姐妹、祖先、祖国、血脉,在人群中创造出集体感,能提升为了集体利益牺牲个人的意愿。 人们尤其易受到跟自己住在同一片区的人的影响,即“本地效应优势”。 除了此之外,人类互动的其他重要领域也显示出“我们”式群体身份的偏见效应,而且偏误程度同样惊人。 纳粹营的守卫发现报数的第10位囚犯与他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瞬间就改变了主意,将枪口对准了第11位囚犯。 在医疗领域,如果主治医生与新生儿属于同一种族,婴儿出生死亡率就会显著下降。 这中显现背后的逻辑是和他人产生的“身心合一”感,是带来“我们”感的第一个基本因素。 另一个因素是行动合一。 人的行为统一了,就真的统一。 所有人类社会都发展出了协同一致的方式,合唱、游行、举行仪式、共同吟诵、祈祷和一起舞蹈。 战士在作战前做一样的动作,比如齐步走、列队等。 其实是为了增强他们的集体联盟感。齐步走带来了一种联盟感,所以让人更乐意牺牲个体换的集体利益。 此外,经历共同的痛苦、大家共同创作带来的暂时性的身份融合都会促使进入联盟心态,刺激他的共同身份认知。 书中的总结是,利用身心合一和行动合一的“联盟效应”提高人类合二为一的概率是有可能做到的。这需要人们主动和群体外成员在自己家里分享,社交活动中分享和友谊体验中分享。

0 阅读:37
社会说说啊

社会说说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