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铩羽而归后,欧盟专员直接飞北京,当着全世界的面向中方喊出一句话,西方媒体目

奥斯卡永夜 2025-03-29 10:47:57

从美国铩羽而归后,欧盟专员直接飞北京,当着全世界的面向中方喊出一句话,西方媒体目瞪口呆! “中国是欧盟的重要合作伙伴!” 可就在访华前一周,谢夫乔维奇还在布鲁塞尔放话要 “中国车企转让技术”,甚至威胁要调查比亚迪的 “不公平补贴”。 然而,当他在钓鱼台国宾馆与中国副总理何立峰会面时,画风突变:“我们愿以建交 50 周年为契机,深化经贸合作。” 这种 180 度的态度转变,让《华尔街日报》直呼 “欧洲在玩‘双线外交’”。 欧盟的 “变脸” 背后,是特朗普政府的步步紧逼。美国不仅对华加征关税,还威胁要对欧盟汽车出口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 数据显示,欧盟对美贸易逆差已达 1200 亿美元,德国车企首当其冲。谢夫乔维奇在华盛顿谈判时,甚至提出 “购买更多美国液化天然气” 的妥协方案,却仍未能阻止关税大棒落下。 尽管欧盟仍在电动汽车关税、市场准入等问题上与中国存在分歧,但此次会谈释放了缓和信号。双方同意 “加强对话磋商”,并共同抵制单边主义。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并未在技术转让问题上让步,而是强调 “合作必须基于平等互利”。 欧洲舆论场对此次访华看法分化。《法兰克福汇报》直言:“欧盟想在中美之间走钢丝,但钢丝正在变细。” 西班牙《国家报》则指出,欧洲对华态度软化是 “特朗普逼出来的现实主义选择”—— 毕竟,中国连续 7 年保持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地位,而美国的 “美国优先” 政策已让欧洲车企损失超 50 亿欧元。 谢夫乔维奇此行,表面是为中欧贸易 “止血”,实则暗藏多重考量:通过加强与中国合作,对冲美国关税风险;以市场准入为筹码,试图获取中国新能源技术;在俄乌冲突、中东局势等问题上,试探中国立场。 然而,欧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斯洛伐克等中东欧国家反对对华加征关税,而法国、德国则希望在 “去风险” 与 “合作” 间寻找平衡。这种内部分歧,让欧盟的 “中国战略” 显得格外摇摆。 当谢夫乔维奇的专机掠过西伯利亚上空时,大西洋彼岸的特朗普正签署新的对华关税法案。欧洲的 “骑墙术” 能否奏效?是务实外交还是战略投机? 这不仅考验欧盟的智慧,也关乎全球经济格局的走向。毕竟,在中美博弈的棋盘上,任何 “小动作” 都可能引发蝴蝶效应。 你认为欧盟的 “重要合作伙伴” 定位能持续多久?中国该如何应对欧洲的 “双重标准”?

0 阅读:0
奥斯卡永夜

奥斯卡永夜

奥斯卡永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