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是被诸葛亮逼反的吗? 放眼整个蜀国,只有两个人赏识魏延。只有一个人不对魏延有

雾隐轻语者 2025-03-29 16:22:11

魏延是被诸葛亮逼反的吗? 放眼整个蜀国,只有两个人赏识魏延。只有一个人不对魏延有偏见。 第一个赏识魏延的,叫刘备。汉中力排众议让他做汉中太守。 第二个赏识魏延的,叫诸葛亮。 不对魏延有偏见的,叫刘禅。 在刘备称帝后,魏延被任命为镇北将军。 然而,魏延与蜀汉丞相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却始终充满了摩擦。 魏延最初投靠刘备是在211年。 在关羽的推荐下,魏延加入了刘备的阵营,并随刘备进入了四川。 尽管在初期,他与刘备的关系非常融洽,刘备很快就让他担任牙门将军。 这一任命的速度甚至超过了赵云。 到了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魏延被任命为汉中太守,封为镇远将军。 在汉中之战中,魏延的领导能力使他获得了更多的信任。 然而,诸葛亮对他的态度却一直较为冷淡。 在魏延初次投靠刘备时,诸葛亮就表现出了对他不满的情绪。 《三国演义》中有记载,诸葛亮一度表示要将魏延斩杀。 刘备当时决定保留魏延。 魏延性格直率、果敢,做事往往不拘小节,这种性格可能与诸葛亮的细致、审慎的管理风格发生了冲突。 诸葛亮虽然才华横溢,但在用人方面却显得过于谨慎。 魏延曾多次提出激进的军事战略,但诸葛亮通常对这些策略持保留意见。 此外,魏延在实际作战中确实表现出色,另一方面,由于他与诸葛亮的矛盾,导致他在史书中的形象有些负面。 许多人认为魏延的才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与张飞相比,魏延在管理军队、维护士气方面显示出更为优异的才能,尽管张飞也因勇猛著称,但性格暴躁、管理能力稍显不足。 公元228年,魏延随诸葛亮北伐,担任凉州刺史,并封为都亭侯。 他在阳溪之战中大败费瑶和郭淮。 然而,在诸葛亮病重时,魏延提出打算亲率兵马通过子午道袭取关中,效仿韩信的经典战法,并在潼关与诸葛亮会师。 然而,诸葛亮对魏延的计划持反对态度。 尽管他勇猛异常,且军事才能突出,但魏延与杨仪矛盾也很激烈。 多次发生争执,甚至一度准备拔刀相向。 诸葛亮在调解两人矛盾时多有斡旋,但效果有限。 在诸葛亮去世后,魏延和杨仪相互上表刘禅,指控对方有谋反之意。 由于两人的陈述相互矛盾,刘禅无法做出明确判断,遂向蒋琬和董允求证。 蒋琬和董允一致认为魏延的行为有异。 刘禅未能出面为魏延辩解。 诸葛亮去世时,魏延未按照诸葛亮的指示进行撤退,而是擅自行动,甚至与杨仪的军队发生冲突。 魏延在此期间对大军的调度产生了偏差。 最终,魏延在杨仪的追捕下被杀,且他的家族也遭到满门抄斩。 魏延之死,其实源于他与杨仪之间的矛盾,而非叛变蜀汉。 魏延在诸葛亮去世后,其性格中的孤傲使他无法与蜀汉内部的其他重要人物和谐相处。 在魏延被杀后,蜀汉朝廷中的其他高层并未为他伸冤。 此外,刘禅始终未对魏延进行平反。 杨仪的故事也令人注目。 杨仪最初为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 然而,他并未忠诚于傅群,而是选择背弃,投奔了关羽。 关羽任命他为功曹,并将其派往西方向刘备报告。 刘备与杨仪进行了深入讨论,对杨仪的才干极为赏识,随即将其招至麾下,任命为左将军兵曹掾。 随着刘备称帝,杨仪被任命为尚书。 然而,杨仪与尚书令刘巴的关系并不和谐。 杨仪最终被调离,成为弘农太守。 建兴三年,诸葛亮任命杨仪为丞相参军。 此后,杨仪随诸葛亮征伐汉中。 尤其是在建兴八年,他被提拔为长史,并加封绥德将军。 诸葛亮对杨仪的能力非常认可,尤其是在后勤和军纪方面。 然而,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重,在病榻上指示杨仪负责军队撤退,并安排魏延作为后军将领。 然而,魏延不满杨仪的安排,公开表示反对,甚至在撤退时率军与杨仪发生对峙。 魏延的态度极为激烈,还发动攻势。 最终,杨仪通过高层的干预,以魏延叛乱为名,发动了对魏延的追捕。 魏延在逃亡过程中被杨仪的部队击杀,三族遭到灭绝。 随着诸葛亮的去世,杨仪认为自己理应继任丞相一职,但实际上,诸葛亮早已密奏朝廷,推荐蒋琬接任丞相。 杨仪心怀不满,频频对蒋琬进行指责。 最终,杨仪因多次表现出不满情绪而被罢免,并被流放到汉嘉郡。 朝廷决定将其抓捕。 杨仪在被捕前选择自尽。

0 阅读:82
雾隐轻语者

雾隐轻语者

雾隐轻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