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耻辱,到处洗白“侵华事件”,回国参加母亲葬礼被抓,从学术精英到“全民公敌”,他做了什么人神共愤的事?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袁克勤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江苏省,是家中长子,自幼聪颖好学,尤其酷爱历史与国际关系。大学期间,他的成绩在系里名列前茅,毕业后更是顺利考取了赴日留学的公派名额。起初,他怀着单纯的求学梦想,想要了解外部世界,拓宽眼界。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一趟出国深造之路,最终会将他引向深渊。 赴日留学初期,袁克勤的思想仍保持着一名普通中国留学生的立场,专注学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步接触到一些日本右翼学者、团体,这些人善于利用学术交流的幌子,向他灌输扭曲的历史观与民族认同观。在他们有意的引导与拉拢下,袁克勤逐渐对日本侵华历史的认知开始产生动摇。 留日期间,袁克勤逐步参与到日本部分右翼智库的内部活动。他被灌输的,不仅是历史上的“侵略合理论”,更被诱导着认同日本右翼所谓“东亚新秩序”理论,甚至开始否认南京大屠杀等铁一般的历史事实。他开始在公开场合发表诡辩性言论,称“历史是胜者书写的”“日本人没有错”,甚至声称“侵华战争是被迫自卫”,这些荒谬言论在当时并未引发过多关注,但为他后来的背叛埋下了伏笔。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他留学第三年。据国安部门调查,在这一年,袁克勤彻底“失联”——与国内的家人、同学断绝联系,行踪异常。实际上,他已在这一期间被日本某情报机构策反,成为一名职业间谍,代号“鸣鹫”。 从那以后,袁克勤多次秘密接受日方指派的任务,伪装成学者、学术交流人员、文化顾问等身份回国,长期搜集我国军事、外交、科技等领域的重要情报。据案件卷宗记载,从2013年至2019年,他累计向日方传递涉密情报超过60份,其中不乏涉军部署、国防科研等核心机密,直接危害到我国国家安全。 他的隐秘活动持续多年,伪装之巧妙,令外界毫无察觉。但正所谓“纸终究包不住火”,袁克勤的身份最终暴露,源于一次自以为无害的失言。 2018年末,袁克勤受邀回国,在某高校举办了一场题为“东亚国际关系与历史认知”的讲座。讲座期间,他多次公开为日本侵华行为开脱,声称“日本当年的出发点没有错”“战争责任并不在日本”,甚至质疑我国对侵华历史的官方表述。这番言论引发了在场学生与教师的极大不满,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这次“失言”,成为国安部门重新审视他背景的契机。随着对其过往行踪、社交网络及资金往来的深入调查,袁克勤在日本期间的多次异常行为被逐步锁定。2019年,他因母亲病逝回国奔丧,国安机关展开严密监控,在葬礼结束后将其秘密拘捕。 案件侦破后,国安部门披露了袁克勤数年间的间谍活动细节,证据确凿,包括大量电子通信记录、秘密会面照片、境外账户资金往来清单等,形成了完整链条。日方一度试图通过外交渠道为其开脱,其家属也数次公开喊冤,但在铁证如山面前,所有的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 经法院审理,袁克勤被认定犯有间谍罪、危害国家安全罪,依法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位曾经的“历史才子”,最终锒铛入狱,成为出卖祖国、沦为敌国工具的反面典型。 袁克勤在国内高校讲座中大肆为侵略行径洗白,这不仅是个人言论,更折射出部分学界、舆论场中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一些人打着“学术自由”“反思历史”的旗号,试图否认侵华罪行、淡化民族苦难,这种行为比直接的间谍活动更具蛊惑性与危害性。 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保持历史的清醒,守护国家的记忆,绝不能让历史真相被有意歪曲,不能让烈士的鲜血白流。国家安全不仅是边防线上的战士需要守护,也是每一个普通公民的责任。 袁克勤的结局,早在他动摇历史观的那一刻,便已注定。 信源:澎湃新闻闻——外交部:中国公民袁克勤为日方从事间谍情报活动被依法审查;澎湃新闻——中国公民袁克勤为日本从事间谍活动被查
他是中国耻辱,到处洗白“侵华事件”,回国参加母亲葬礼被抓,从学术精英到“全民公敌
疏星淡月念情长
2025-03-29 18:22:0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