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2月,陈赓与廖承志在上海遭遇了反革命的逮捕。廖承志面对刑具表现出极度的畏惧,声称只要给他食物,免除刑罚,他便透露共产党的所在。但,最后却让法国人失望了…… 1933年2月的上海,风雨交加。廖承志在一间昏暗的审讯室内,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陈赓。这位曾经救过蒋介石性命的革命战士,如今却在严刑逼供下满身伤痕。两人目光相接,无声地传递着秘密。陈赓靠近廖承志,低声告诉他:"是'阿连'出卖了我。" 廖承志心中一沉。短短几分钟内,他已经发现了党内的两个叛徒:一个是出卖自己的王其良,另一个是出卖陈赓的"阿连"。他必须把这些信息传出去,避免更多同志落入虎口。 轮到廖承志接受审讯。他先是假装不知情,打着哈哈糊弄过关。但当敌人将叛徒王其良带上来对质时,他的身份终于暴露——全国海员总工会中共党团书记,与中央联系密切的重要人物。 看着敌人拿着刑具逼近,廖承志突然做出了让在场所有人都意外的举动。这位党内出了名铁骨铮铮的汉子,居然瑟瑟发抖,颤声哀求:"你,你们不要碰我!我知道共党的窝点在哪里,只要你们饶我一命,我可以带着你们去窝点抓共党!" 法国巡捕对视一眼,嘴角勾起得意的微笑。他们以为这个共产党的重要干部是个软骨头,轻而易举就被吓破了胆。于是他们立即安排车辆,准备次日前往廖承志所说的"共党窝点"。 第二天,廖承志在前面带路,身后跟着装备充足的巡捕。穿过七弯八拐的小巷,他们来到一处普通民居前。廖承志清了清嗓子,用浓重的乡音喊道:"小徐,我来你家讨口水喝。"门缓缓打开,一位气质出尘的老妇人出现在众人面前。 法国巡捕面面相觑,不明所以。廖承志立即装出一副吃惊的样子,回头对巡捕解释这里之前确实是共党据点,但可能已经转移。巡捕听不懂方言,只得让廖承志与老妇人交谈。 廖承志趁机向老妇人传递暗语:"嬷嬷,你可知上一个在这里住的人家去哪里喽,我找他们有急事嘞,小陈还跟我在一起喽,我们现在跟着外国人混的好了,还有不少我们的兄弟在这里,想叫他们来一起发财啰。嬷嬷要是知道了,麻烦给他们带个话。" 老妇人眼色一变,略微思考后突然拿起门边的扫帚驱赶廖承志。法国巡捕见状慌忙拉着廖承志离开。他们不知道,这位"老妇人"正是廖承志的母亲、国民党元老廖仲恺的遗孀何香凝。而廖承志的暗语已经成功传达:陈赓等多名同志已被捕,党内有叛徒出卖。 何香凝看着那群法国巡捕带走的背影,握紧了手中的扫帚。她迅速关上门,靠在门板上,眼中闪过一丝忧伤与坚毅。儿子廖承志刚才的话语,虽然谨慎隐晦,但在母子之间却如明灯般清晰。儿子被捕了,陈赓也被捕了,还有更多同志在危险中。 作为廖仲恺的遗孀,何香凝在国民党内部地位特殊。她出身香港著名地产商家庭,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也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和政治活动家。面对儿子的危机,她立即行动起来,首先联系了多年好友宋庆龄。 "庆龄,承志被法国巡捕抓走了,陈赓也在他们手里。"何香凝的声音虽低但坚定,"国民党与帝国主义勾结,想要铲除共产党的力量。" 宋庆龄闻言脸色一变:"我们必须立即行动。如果他们将承志和陈赓移交给国民党,后果不堪设想。" 两位坚强的女性立即制定计划。她们动用多年积攒的人脉,一方面暗中联系线人传递信息,一方面在报刊上发声,揭露国民党勾结外国势力迫害革命同志的行径。很快,这一消息在社会各界引起轩然大波,国民党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出人意料的是,宋美龄也加入了声讨行列。她直面蒋介石,痛斥国民党的卖国行径,并公开透露廖承志也在被捕名单中。宋美龄虽与宋庆龄政见不同,但在民族大义面前,姐妹间的血脉之情还是占了上风。 国民党内部随即产生了巨大震动。廖仲恺是跟随孙中山打江山的元老,党内不少高层都曾是他的下属,受过他的恩惠。如今蒋介石要勾结外国人迫害廖仲恺的儿子,这让许多老党员心生不满,质疑蒋介石是否是在"卸磨杀驴"。 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蒋介石不得不下令释放廖承志。然而,廖承志出狱后仍被国民党严密监视,他急切地想将获知的叛徒信息传出去,却苦于无法脱身。 机会终于在一个狂风暴雨的下午到来。一位衣衫褴褛的农妇敲响了廖承志的家门,声称自己是来避雨讨水喝的。廖承志一眼认出这位"农妇"正是化装后的宋庆龄。他立即会意,回房取来一瓢水和一把雨伞,粗声说道:"我这里可不是你这种人能随意踏足的,喝了这瓢水就赶紧走,不要脏了我家的地。"
1958年,71岁的蒋介石终于答应见张学良。11月23日下午17时左右,在大溪,
【4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