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2年,名妓严蕊被朱熹抓进大狱,狱卒扒掉了她的衣服,强迫她趴在冰冷的地砖上,用藤条反复抽打身体。朱熹逼严蕊承认与太守之间的不正当关系,谁知严蕊却死不认罪。
岁月如梭,白驹过隙。 昔日备受打击的名妓严蕊,此刻已与心上人喜结连理,过着恩爱美满的生活。两鬓微霜,皱纹爬上眼角,往事似烟,却在闲暇时分不经意地浮上心头。 回想当年,严蕊本是名动一时的才女,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姿容明艳动人。然天妒英才,家境寒微的她不得不沦落风尘,成了歌妓。 谁料到,这一身份,竟为她带来牢狱之灾。 时任知府唐仲友,是位热爱才情的君子。他慕名而来,对严蕊青睐有加。两人情投意合,唱和诗词,谈古论今,惺惺相惜。可好景不长,相知相晤的温馨,招致了恶意的揣测和算计。 原来,唐仲友的政敌朱熹早就对他恨之入骨。见他与严蕊过从甚密,便设下圈套,指使心腹告发二人有不正当关系。朱熹巴不得借此机会除掉眼中钉,不惜拿一介弱女子开刀。 严蕊被诬陷入狱后,朱熹对她严刑逼供,妄图让她承认与唐仲友的私情,伺机置唐于死地。 铁骨铮铮的严蕊宁死不屈,面对凌辱和折磨,她一次次地以无畏的眼神直视咄咄逼人的狱卒,用颤抖的嘴唇大声疾呼:"唐大人清正廉明,我虽身在烟花之地,却从未做过有辱名节之事!即便赴汤蹈火,我也决不诬告好人!" 刑讯逼供持续了一个月有余,严蕊的身心都到了极限。衣不蔽体,遍体鳞伤,饥寒交迫,她几度昏厥,却从未动摇立场。 朱熹自诩名儒,此刻却暴露出伪君子的面目,对严蕊的坚贞置若罔闻,反而变本加厉地折磨她。狱中的日日夜夜,严蕊就这样在绝望与痛苦中煎熬着,不知何时才是尽头。 身陷囹圄,严蕊脑海中常常浮现与唐仲友相处的点点滴滴。他们或对月吟诗,或赏花论道,虽为知己,却始终保持分寸,未曾逾矩。如今她成了朱熹打击报复的替罪羊,真相被埋没,清白被玷污,这份屈辱和不甘,化为一股力量支撑着她挺过一次次的折磨。 尽管看不到希望,严蕊却从未放弃过抗争。每一次被拖入刑室,她都勇敢地仰起高傲的头颅,用微弱却坚定的声音重申自己的清白。 严蕊蒙冤入狱,受尽折磨,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消息不胫而走,终于传到宋孝宗皇帝耳中。孝宗龙颜大怒,对朱熹的卑劣行径深恶痛绝。他当即派御史大夫岳霖前去昌州,着令彻查此案。 岳霖是位正直不阿的官员,他来到大牢,首先就传召严蕊问话。严蕊因遭受酷刑,早已是奄奄一息,但提及往事,她神色凛然,字字铿锵。"妾身虽为倡女,却从不以色侍人。唐大人与我不过是清谈雅叙,并无任何不伦之事。朱熹图谋不轨,竟将我陷于如此境地,真是天理难容!" 岳霖听闻此言,心中大为震动。他看得出,眼前这位女子虽身处底层,却有着非凡的气节。寻思片刻,岳霖对严蕊说:"你且放宽心,本官自会还你一个公道。只是眼下证据尚不充分,还需你多配合一二。" 严蕊闻言,心生一计。她央求岳霖允她去山中采摘花朵,以慰相思之苦。岳霖会意,当即准允。次日清晨,严蕊在两名狱卒的押送下,來到一处幽静的山谷。芳草萋萋,山花烂漫,她徜徉其中,神思飞扬,很快写就一首词作: "山花开欲烂,可怜谁赏赏?铁窗内,空锁天光。 独坐山阴,双泪落,尽日悲伤。 焉得似、游丝有翼,免教离索。无聊总把春光恨,争似长在夕阳!" 岳霖读罢此词,不禁为之击节赞叹。字里行间,满是孤寂和不甘,却又饱含刚强韧劲,令人动容。他已从严蕊伸冤的只字片语和不屈的风骨中判断出,这绝非一个犯下奸情罪行的女子。于是,岳霖当即宣布释放严蕊,为这场冤案画上休止符。 重获自由的严蕊,有如获新生。走出牢狱的那一刻,她长舒一口气,挺直腰杆,面对苍天,默默发誓再不为世俗所累。她决定去云游四方,领略大好河山,用诗词歌赋抒发胸中豪情。 严蕊在兰亭的修竹下徘徊,在黄山的奇峰间攀登,在洞庭的碧波上泛舟。大好山河滋养了她的灵魂,她与许多高士骚客邂逅,诗词唱和,谈笑风生。名声和才情,再度受到时人交口称赞。 往后的严蕊,诗词歌赋愈发精湛,不少名家与她唱和,留下许多流芳百世的佳作。她虽为歌妓,声誉却冠绝当时,连皇亲国戚也慕名请教。几年之内,严蕊便成了名满天下的奇女子,用旷世才华和不屈气节为自己正名。 然而,尽管时过境迁,曾经的遭遇仍在她心底留下创痕。每每回想起狱中的屈辱,严蕊总会黯然伤神。所幸,上天眷顾,让她终于与一位志同道合的书生结为连理,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如今,她虽已为人妇,过着平淡的日子,却时时提醒自己永葆独立高尚的人格,不负曾经受难时许下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