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国清任大军区第一政委期间,第二政委却是党委第一书记,他们两人到底谁说了算?

蜀山史道 2025-03-30 13:18:05

韦国清任大军区第一政委期间,第二政委却是党委第一书记,他们两人到底谁说了算?

1966年,韦国清上将担任广州军区第一政委。根据当时的制度,大军区级单位设有党委会,党委第一书记就是第一政委,韦国清应当两个职位一肩挑。

可却出人意料的是,韦国清并未担任党委第一书记,反倒他的副手,军区第二政委刘兴元中将成为党委第一书记。

这可就奇怪了,韦国清无论是级别,还是资历都要稍强刘兴元,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刘兴元是一位特殊的中将。

刘兴元参加革命的时间较晚,早年因为生计缘故,他被迫考入冯玉祥手下的学兵团,开始了军事训练。不过,他还没来得及上战场,就赶上了炸营,被众人裹挟着当了逃兵。

没办法,刘兴元只能回老家。但走到半路上,他又被蒋介石手下47师给抓了壮丁,当起大头兵。万幸,刘兴元早年读过私塾,又自学成才,有一定文化功底。因此他给一个营长当起了文书。

不过,他在国民党的日子也没待多久,就赶上了1930年的第2次反围剿,47师被打的全军崩溃。由于亲眼目睹过国民党的腐败,刘兴元毅然参加红军,被分配到红军第四医院,当起文书。

多年以后,回顾这段往事,刘兴元感慨道:当了冯玉祥的逃兵,却被蒋介石部队抓壮丁,把我送到红军队伍里,成为了人民军队的一份子。

不过虽然刘兴元参加革命的时间较晚,但他“后发先至”,在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中很快脱颖而出,从红军医院的文书一路被提拔为总卫生部总务处处长。

抗战时期,他开始从事政治工作,并逐渐蜕变成一名优秀的政工人才。

1940年时,刘兴元与梁兴初搭档,先后担任东进支队政治部主任、教导第5旅的政治部主任。二人一同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抗日武装,还打出了像陈道口战斗这样的傲人战绩。

因为表现突出,刘兴元得到罗荣桓的重视,于1943年被调到滨海军区担任政委,与司令员陈士榘搭班子,二人合作将滨海军区发展壮大。

在罗荣桓的培养下,刘兴元的军事素养越来越高,在政工领域进步更是巨大。

抗战结束后,刘兴元率领部队进入东北,成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师政委。当时国共停战在即,但国民党却抢占蛟河县以北的拉法和新站,对我军极为不利。

刘兴元临机决断,推举老搭档梁兴初统一指挥各部,一举夺回了拉法和新站。此举极大地改善了民主联军的防御态势。

解放战争期间的刘兴元,表现极为出彩,他和罗华生率领第2师参加三下江南的战役,与敌作战11次。期间尽管身患重病,却依旧冒着严寒给全师做政治思想工作,被领导评价为是“用生命在搞政工”。

后来东北野战军成立,刘兴元成为第5纵队政委。当时第5纵队由地方部队改编,游击习气很重,但在刘兴元的训练和整编下,第5纵队很快成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正规化部队。

他与万毅二人率领这支部队打了一场以彰武为中心的阻击战,限制住廖耀湘兵团,为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提供有利条件。之后参与追击廖耀湘兵团,取得已方伤亡2000余人,俘虏敌1.28万人的战果。

1948年,第5纵队改编为解放军第42军,刘兴元和万毅率领42军出关南下,一路凯歌频传。

在解放战争结束后,战功卓著、政工能力出彩的刘兴元被任命为中南军区党委秘书长。随后又只用一年半时间,升至中南军区干部管理部部长。

在担任部长期间,刘兴元坚持五湖四海理论,不搞山头主义,确保中南军区各级领导班子年富力强、英才济济。1959年,刘兴元迎来了人生的关键时刻,他被提拔为了广州军区第二政委。

彼时广州军区的第一政委是陶铸,按理说,刘兴元只是他的副手,但是陶铸已经担任了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他的工作重心需要放在广东的地方事务上。

如此一来,刘兴元就实际上负责起广州军区党政领导工作的重任,并逐步成为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值得一提的是,在刘兴元担任党委第一书记期间,他的成绩也是令人瞩目的。

——比如他极为重视军事工作,曾亲自主持建立多项军事制度,使得广州军区部队全国闻名,还得到中央军委的表扬。也正是在他担任军区政治委员期间,让广州军区出现了很多个人典型。

而且即便后来各军区出现骚乱,刘兴元依旧能稳住广州军区,既能干出成绩,也能稳住大局,没有辜负陶铸等人的委托。

也正因如此,当韦国清担任广州军区第一政委时,中央依旧让刘兴元实际负责军区的政治工作。当然,韦国清对此也非常赞同,因为他的广州军区第一政委的职务也是兼任,其实际工作重心还是在广西上。

因此他也和陶铸一样,全力支持刘兴元负责广州军区的工作,这也让他成就了长达13年的广州军区政委的记录,让无数人为之钦佩。

0 阅读:2035

猜你喜欢

蜀山史道

蜀山史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