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于凤至嫁给张学良。新婚夜,她对张学良说:“不许在外边沾花惹草。”张学

品古观今呀 2025-03-30 14:06:30

1916年,于凤至嫁给张学良。新婚夜,她对张学良说:“不许在外边沾花惹草。”张学良猛地扑过去,把她按在床上,狠狠地亲了一口:“我就沾你这枝花。”谁料不久后,便带另外一个女人回来。

张学良,这位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以其深沉的爱国情怀和非凡的牺牲,铸就了一段传奇。 身为东北军的领袖,张学良本有机会成为“东北王”,掌控着远超台湾面积三十六倍的广阔土地。 尽管东北具备了成为独立实体的所有条件,张学良却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忠于国家的道路,没有让这片土地从中国分裂出去。 他的这一选择,不仅仅是对权力的放弃,更是对国家完整和主权尊严的坚守。张学良的父亲在这片土地上为国捐躯,而他自己也为了这一信念付出了巨大的个人代价。 在1936年,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中正,目的是促使国内团结抵抗外侮。 这一行为虽然出发点是为国家考虑,却导致他被蒋中正软禁长达将近半个世纪,从36岁一直到83岁。 1916年的一个秋日,奉天城内张府喜气洋洋,红灯高挂,鼓乐齐鸣。少帅张学良与于家小姐于凤至的大婚在这一天隆重举行。 新郎官拖着大红色的缨子,骑着高头大马,在一众亲朋好友的簇拥下,迎娶新娘归府。 张学良与于凤至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这门亲事却也不是全然没有感情基础。二人自幼相识,算得上是青梅竹马。 于凤至生于书香门第,娴静端庄,出落得美艳動人。张学良虽然年少,却已初露锋芒,武艺出众,帅气潇洒。 这一对璧人结合,在奉天城内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家都道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洞房花烛夜,张府内张灯结彩,喜气盈门。 新人初次见面,难免有些羞涩。于凤至身着大红嫁衣,含羞带怯地坐在床沿。张学良则一身喜服,目不转睛地看着美丽的新娘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良辰美景,于凤至却似有心事。 她轻启朱唇,娓娓道来:"你这个少帅,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我知你定是少不了女人缘的。但既然咱们成了夫妻,我还望你今后莫要在外头沾花惹草,要做个专一的男人。" 张学良闻言一愣,旋即哈哈大笑。他一个健步上前,笑道:"放心吧,我张学良认定了你,就再不会有别的女人。再说了,我身边这朵花儿如此美丽,旁的野花哪里比得上?" 于凤至听他说得情真意切,脸上也露出了甜蜜的笑容。她轻轻靠在张学良怀里,享受着这难得的二人世界。新婚燕尔,卿卿我我,于凤至真心希望这样的幸福能够天长地久,自己能够与心爱的夫君相守一生。 然而,天意弄人,好景不长。张学良虽然口口声声许诺不再花心,却终究食言了。才过了几个月,他便迷上了一个唱戏的姑娘谷瑞玉,整日里魂不守舍,对家中娇妻也渐渐冷落。 于凤至察觉到丈夫的变化,心里酸涩难当。她想起洞房花烛时张学良的海誓山盟,不禁悲从中来。新婚燕尔,恩爱甚笃,却不想竹马终究斗不过天降横财。从此,这个本该其乐融融的家庭,也笼上了一层阴霾。面对张学良的感情背叛,于凤至无计可施,只能在心底暗自神伤,独自承受这婚姻的苦楚。 谷瑞玉,一个出身寒微却天赋过人的戏曲名伶,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很快在戏曲界崭露头角。她美貌绝伦,嗓音婉转,每每登台演出,都能引得观众连连喝彩。 谷瑞玉与张学良的相识,纯属机缘巧合。一次,张学良微服私访,偶然观看了谷瑞玉的演出。台上的谷瑞玉,身姿曼妙,眉目传情,一颦一笑间,都充满了勾人的魅力。张学良一见倾心,从此对这位美丽的戏子念念不忘。 很快,在张学良的刻意安排下,两人正式相识了。谷瑞玉本就倾慕张学良的才华和地位,见到他本人后,更是心生爱慕。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开始了一段轰轰烈烈的恋情。 然而,好景不长,战争爆发了。张学良作为东北军的领袖,不得不奔赴前线,率军抗敌。谷瑞玉虽然身在后方,却日日牵挂张学良的安危,寝食难安。 一天,谷瑞玉接到了张学良受伤的消息。她顾不上一切,不顾自己性命安危,只身前往前线,去照顾心爱的男人。在军营里,谷瑞玉不分昼夜地守候在张学良身边,精心照料他的饮食起居,处理伤口换药,尽心竭力地为他分忧。张学良被谷瑞玉的深情所感动,暗下决心,一定要对这个女人负责到底。 伤愈后,张学良许诺谷瑞玉,要接她进张府,让她光明正大地与自己在一起。谷瑞玉欣喜若狂,以为从此就可以告别过去的生活,在张府里做个体面的少奶奶。然而,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却坚决反对儿子娶一个戏子为妻。在父亲的强硬态度下,张学良只能将谷瑞玉安置在天津的别院,无法兑现当初的承诺。 皇天不负苦心人,机会很快就来了。 1928年,张作霖不幸遇刺身亡。谷瑞玉闻讯赶来奔丧,一心想借此机会与于凤至一争高下,成为张府名正言顺的女主人。 她这一举动,彻底惹怒了张学良。 自此以后,张学良对谷瑞玉的感情彻底破灭。他冷酷地下了逐客令,要谷瑞玉立即离开,永不再见。谷瑞玉悲愤交加,却也无可奈何,只能黯然神伤地返回天津。 从此,这对昔日的恋人,再无交集。

0 阅读:1076

猜你喜欢

品古观今呀

品古观今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