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九老•清代座屏,乾隆玉山,宋画

坚持走路 2025-03-30 15:41:03
P1-2,天然木边座黑漆嵌玉石九老观画图座屏 P3,会昌九老图玉山 P4,《会昌九老图》卷 P5-18,香山白园 【P1-2,天然木边座黑漆嵌玉石九老观画图座屏】 清 天然木边座黑漆嵌玉石九老观画图,唐会昌五年(845年),诗人白居易退居河南香山。常与胡杲、吉旻、郑据、刘真等九人一同宴游,九人皆高龄,时人称“香山九老”。后世多有以此入诗画者,含祝寿祈福之意。 龙门白园,在龙门石窟景区。 中唐诗人白居易就长眠于龙门东山的香山白园(P5-18)。白园位于洛阳城南龙门东山琵琶峰上,是全国唯一纪念白居易的园林。 白居易晚年居住洛阳18年,在龙门修香山寺,开八节滩,对龙门山水十分眷恋,去世后遵嘱葬于洛阳香山。 【P3,会昌九老图玉山】 清乾隆 通座高145厘米,最大周长245厘米 重832kg 玉山以新疆和田玉料制作。作品完成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 立体雕刻,以镂雕、深浅浮雕和阴线刻等多种手法琢成四面通景的山水人物图。山间的文人雅士有的在小桥上交谈,有的在亭台内对弈,有的在抚琴,有的极目远望,还有的策杖攀登。小童子们或烧火煮茶,或捧包跟随,或在一旁洗耳恭听。玉山正面顶部有阴刻篆体“古稀天子”四字,左面有隶书“会昌九老图”五字,亭子下部有“乾隆丙午年制”款。背面顶部阴刻乾隆御题七言诗一首。 “会昌九老图”描绘的是唐代会昌五年(845年),白居易等九位著名文人和士大夫会聚于河南香山游宴的故事。清代琢玉匠师运用高超的技艺把这一引人入胜的故事设计成令人向往的优美场景雕琢在这件大型玉山上。 玉山整体造型古朴浑厚,图案极富诗情画意,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P4,《会昌九老图》卷】 宋 绢本,设色 纵28.2厘米,横245.5厘米 此卷描绘的是唐会昌五年(845年)白居易居洛阳香山时与友人的“尚齿”之会。虽以人物为题材,但建筑部分不论整体还是细部都描绘得准确精微,水榭、房舍、板桥、河堤、护栏、石凳乃至屋内的陈设交代得一清二楚,可谓“咸取砖木诸匠本法,略不相背”,几乎可以按图构建。 画家不仅对建筑的构造和做法至详至悉,而且已经开始注意通过高超的写实技巧和一定程度的透视画法在二维平面上更为真实地表现建筑物三维空间的立体感和通透感,达到使观者“望之中虚,若可蹑足”的艺术效果。 尤为重要的是,图中的建筑采用北宋的界画手法,匀细的线条有利于刻画建筑物复杂的结构和构件的细部,这种水墨白描的建筑画法延续至元代并发展到了极致。 故宫博物院

0 阅读:0
坚持走路

坚持走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