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在菲律宾经商的陈振龙,发现一种食物耐旱高产,一想到家中还在闹饥荒,便想

新晴谈生活 2025-03-31 11:32:16

明朝时期,在菲律宾经商的陈振龙,发现一种食物耐旱高产,一想到家中还在闹饥荒,便想带回国。有一天,陈振龙把它藏在箱子里,不料,在回国的路上被发现后,被当成小偷,打得鼻青脸肿,差点关进大牢。 明朝那会儿,南方老是遭灾,不是干旱就是洪水,庄稼收成不好,饿肚子的人特别多,大家过得都很苦。有个福建的商人叫陈振龙,他跑到菲律宾去做生意,看到那边东西多,买卖也红火。但菲律宾被西班牙人管着,他们对甘薯这种又能抗旱、产量又高的宝贝管得可严了,不准带出国。 陈振龙在菲律宾时,碰巧知道了甘薯这好东西。甘薯不怕旱,产量高,吃起来还甜滋滋的,顶饿得很,特别适合种在干巴巴的地里。一想到老家还有那么多人饿肚子,陈振龙就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甘薯弄回家乡,让大伙儿都能活下去。陈振龙第一次尝试带甘薯回家时,傻乎乎地把它藏在箱子里,结果被人家发现了,东西被没收,还挨了顿警告。他不甘心,第二次试着把甘薯藤混在藤兰里,可还是被查出来了。这次更惨,被人骂成小偷,打得满脸是伤,差点儿就被关起来了。但陈振龙这人倔,受了伤也不放弃,整天琢磨来琢磨去,终于想到新招儿——把甘薯藤缠在船绳里。这次检查挺严,但他还是混过去了,带着这根宝贝藤条回了老家。 一到福建,陈振龙就赶紧让儿子把甘薯种下。他们细心照料,这根藤条还真在干巴巴的地里长了出来,结了果子。为了让更多人知道甘薯的好处,陈振龙去找了福建巡抚金学曾。金学曾一听这事儿,立马帮忙推广。没多久,甘薯就在当地传开了,家家户户都种上了甘薯藤。因为甘薯颜色红红的,大家觉得吉利,就改名叫“红薯”了。 后来,陈振龙的孙子陈世元他们又把红薯带到了浙江、河南、山东这些地方。大家一传十,十传百,都知道红薯耐旱、产量高、生命力强,救了好多人和村子,饥荒问题也缓解了。到了清朝,人口都涨到三亿多了。为了感谢陈振龙豁出命带回这根藤条,大家称他为“红薯之父”。1957年,人们还给他修了座“先署亭”。他的故事,到现在还在被人们传讲呢。“爸,这藤蔓真的能救咱们的命吗?”陈振龙的儿子陈世元眨巴着眼睛问。“能啊,儿子。这藤蔓可是咱们老家的救命稻草呢。”陈振龙肯定地说。 现在,红薯不光在中国到处都种,还因为又好吃又有营养,成了大家的心头好,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想想以前饿肚子的时候,再看看现在吃得饱穿得暖的日子,咱们得多幸福啊!得知道粮食来得不容易,好好爱惜粮食,别乱糟蹋。咱现在过得这么好,更应该养成好习惯,好好感谢那些为了咱们国家拼命找好吃的作物的先辈们。

0 阅读:1025

评论列表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6
2025-03-31 22:53

番邦的甘薯,简称番薯

江渐月

江渐月

1
2025-03-31 15:18

明朝时代西班牙就已经占据菲律宾,摸到明朝的家门口了。

新晴谈生活

新晴谈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