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憺墓石刻,为何会出现“三父子”石辟邪?

坚持走路 2025-03-31 16:01:40
【梁始兴忠武王萧憺墓石刻】 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甘家巷西。 萧憺(478-522),字僧达,南朝梁宗室大臣,梁武帝萧衍弟,受封始兴郡王,谥号“忠武”。 神道石刻现存2种5件。 西辟邪(P11-13)仅存后胯,东辟邪(P1-10)腹下有2只小辟邪。 两只小辟邪一只长1.25米,高1.14米,另一只长1.14米,高1.05米。而东辟邪身长达到3.78米,高2.92米,又是雄性。 因此,这一大两小,好似“父子三人”。 为什么萧憺死后,其墓前会出现辟邪“父子三人”依偎在一起的画面呢? [一R] 有学者推测,这两只小辟邪本来是萧憺墓石刻中两根石柱上的,因为南朝石刻中石柱,其顶部都有小辟邪。后来石柱被毁,小辟邪留了下来,被人放在了大辟邪的腹部下面。 但根据小辟邪的体型来看,它们不可能是南朝石柱顶部的小辟邪。南朝陵墓石刻由柱头、柱身、柱座三部分组成,柱头包括装饰有覆莲的柱盖和伫立在柱盖顶部小辟邪。目前保存最好的萧景墓的石柱,其顶部的小辟邪就非常完整。 南京地区南朝石柱顶部的小辟邪,留存至今的并不多。以萧景墓石柱顶部的小辟邪为例,长仅0.84米,高仅为0.81米。梁桂阳简王萧融墓残存的石柱顶部小辟邪,残高为0.6米,长仅为0.86米。因此,从尺寸上分析,萧憺墓的两只小辟邪不可能来自石柱,而且其底部也没有从石柱上剥离的痕迹。底部是方形,也不是柱头的圆形。 [二R] 目前主流的说法是:它们是镇墓兽。 1955年,江苏省文管会在常州武进抢救发掘了一座六朝墓,在墓中发现两只石质镇墓兽——石辟邪。这两只小辟邪的造型,与萧憺墓小辟邪的造型非常接近,昂首张口,作蹲伏状。 专家推断,萧憺墓两只小辟邪最初位于某座六朝古墓中,是镇墓的神兽,起镇恶驱邪的作用,并非一开始就作为神道石刻被放置在地表上的。后来,由于盗墓或其他原因,两只小辟邪被人从墓中挖出,放置在萧憺墓神道石刻东辟邪的腹部下,形成“父子三人”的景观。 至于两只小辟邪来自萧憺墓还是其他墓葬,目前已经无法考证。 萧憺墓东辟邪腹部下有两只小辟邪。在过去还被当地农民认为是不吉利的现象。迷信的人们认为,大石狮(大辟邪)肚子下有两只小石狮(小辟邪),到了晚上,大石狮会拖小孩子来给小石狮吃,所以当地农民就把大石狮,也就是东辟邪的头给打掉了。 东碑(P14-17)建有碑亭,保存较完好,下有龟趺,额题“梁故侍中司徒骠骑将军始兴忠武王之碑”,碑阴列记人名。碑文楷书36行,每行86字,能够辨认的有2800余字。 另两碑仅存龟趺(P18)。 萧憺墓石刻

0 阅读:3
坚持走路

坚持走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