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43年,一代霸主齐桓公被囚,他饿成了“纸片人”,为活命,竟吞下自己的排泄物!死了67天,尸虫出户,才被发现。 齐桓公为春秋五霸的第一霸主,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这样一位文韬武略的一国之君,为何会落得如此凄惨?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如果一个人丧失了最初做事情的劲头,很少能有所收获,也不会坚持到最后。 齐桓公的晚年就是如此,取得了霸主的位置的他,整天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着,享乐的同时还追求新鲜、刺激的东西,手下的大臣也投其所好,想着法的哄他开心。 一天,他对厨师易牙说道:“世间的山珍海味我几乎都尝遍了,就是没有尝到人肉的滋味。” 没过几天,易牙就把做好的人肉献给了齐桓公,并声称是自己儿子身上的肉。 齐桓公被易牙的忠心感动了,慢慢地委以重任。 还有一位名叫竖刁的大臣,为了能长久留在齐桓公的身边,就亲自动手把自己阉割了。 齐桓公在得知这人的初衷后,认为他对自己是最好的人,也慢慢赋予他权力和地位。 更有卫国的公子开户,“心甘情愿”来齐国尽忠,就连父亲的离世也未曾回家。 这样的人齐桓公也视若上宾,以礼相待。 在齐桓公看来,易牙、竖刁、开户是对自己最忠心的人。然而,正是这三人以残忍的手段活活把他饿死。 在齐桓公晚年,他们三人就开始拉帮结派,暗中培植自己的党羽。特别是在齐桓公生病期间,更是把持朝政,封闭消息,假传圣旨,欺骗不明真相的大臣。 后来,他们干脆把齐桓公囚禁在一间密室,只留下一个狗洞大小的洞口,以便观察屋里的情况。 可怜的齐桓公从此与世隔绝,除了饥饿,等待他的就是人生末日。 所以,就出现了开头所说的情形。 昔日高高在上的齐桓公,怎么能想到会有今天的后果;昔日被自己视为忠心的人,如今都成了白眼狼。 齐桓公是没有想到,因为他早已丧失了初衷,偏离了自己的航线。然而有一个人想到了,并提出了建议。他就是管仲。 管仲曾是齐桓公的对手,并用箭射伤过他。 那时的齐桓公叫姜小白,人称公子小白,正在与公子纠争夺储君。而管仲辅佐的就是公子纠。 后来,公子小白继位,被尊称为齐桓公。 当时辅佐齐桓公的还有鲍叔牙,是他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 如果说管仲是千里马,那鲍叔牙就是伯乐。 齐桓公胸怀大志,心系苍生,他不计前嫌,对管仲委以重任,拜他为相。 管仲更是使出毕生的才华,帮齐桓公打下“九会诸侯,一匡天下”的格局。管仲因此也留下了“管仲周公”的历史美名。 在管仲去世的前2年,齐桓公曾向管仲请教,询问治国安邦的良策。 管仲直言不讳地说:“易牙把自己的儿子杀了,烹饪给你吃,这不是忠心,而是没有人性,这种不择手段接近你的人,一定是别有用心,你要远离他,更不能委以重任。” 接着,管仲又说:“竖刁阴险毒辣,为人善于算计,为了表忠心阉割自己,这种连自己都不爱惜的人,他不可能去爱别人。所以,你要小心提防他。” 最后,管仲又指出一个人,对齐桓公意味深长地说:“开户身为卫国的公子,甘愿屈身来侍奉你,为了博得你的信任,在父亲离世的时候都不曾回家,这种连父亲都不知道尊重的人,他也不会尊重任何人,将来更不会听你的命令。” 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虽然嘴上满口答应,心理却不以为然。 齐桓公这种远贤臣,近小人的行为最终让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后来,随着齐桓公不思进取,年事已高,这三人的势力也渐渐形成。齐桓公也成了一个傀儡,以至于最终被活活饿死。 齐桓公死后,易牙、竖刁两势力又相互争斗,而开户则动摇了1000户齐国民众投奔到自己的国家卫国。 这时的他们早已把已亡的齐桓公忘到了九霄域外。以至于腐烂生蛆,恶臭难闻。 读史让人明鉴,读史给人启发。 假如,当初的齐桓公不那么自负,听信管仲的忠告,远离易牙、竖刁、开户三人,他的晚年是幸福的。所以齐桓公是死在了自己的手中。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齐桓公之所以被这三人蒙蔽,走向末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自己忘记了初心,他们才有机可乘。所以齐桓公的末路也是自己走出来的。 所以,一个人无论走多远都不要忘记自己出发的地方,不要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只有这样你才能行稳走远。
公元前643年,一代霸主齐桓公被囚,他饿成了“纸片人”,为活命,竟吞下自己的排泄
何以为知吖
2025-03-31 16:58:06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