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老班主任,凭的就是这些带班的“土办法”。 带班就像熬粥,火候对了才香。 1. 别总盯着前三名,今天比昨天多认俩字都算赢。 看见小胖听写从20分爬到35分,比学霸考满分更让我高兴。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个小火苗,咱得学会给不同火苗添柴。 2. 教室后门常备三样宝:小板凳、创可贴、牛皮糖。 小板凳是给学生准备的——犯错了别罚站,坐下慢慢说;创可贴贴过流鼻血的小男孩,也贴过撕坏的作业本;牛皮糖最管用,哪个孩子蔫巴了塞一块,甜味化开眉头就松了。 3. 批评的话裹层糖衣。 上周逮着班长抄作业,我没收本子时说:“这么工整的字,给别人抄可惜了。”第二天桌上多了份检讨书,最后一句话让我感动:“老师,我想配得上您说的好字。” 4. 把讲台让出来。 每周五最后一节课是“小老师时间”,最腼腆的姑娘教剪纸,捣蛋鬼讲蚂蚁搬家。现在教室墙上贴满了他们的“教案”,比奖状还金贵。 5. 抽屉里锁着三个本子。 蓝本记优点:李小萌主动擦黑板、王涛借橡皮给同桌…… 红本记变化:张强迟到次数从每周3次降到1次…… 黑本?那是给家长准备的——记着孩子们说“爸妈从来不知道”的小心愿。 6. 学学老中医。 望:早读时扫一眼就知道谁没吃早饭。 闻:墨水味里混着眼泪味,得装作不经意递纸巾。 问:不说“为什么打架”,改问“当时要是……会不会更好” 切:改作业像把脉,错题能摸出是粗心还是真不会, 7. 有些事要装老花眼, 前桌传的小纸条、后排偷塞的辣条,只要不过分就当没瞧见。倒是卫生角突然多出的绿萝,值得大张旗鼓表扬三天。 孩子宁愿要个会说“我小时候也考砸过”的老师,不要永远正确的圣人。 家长会不是告状会,把“您孩子老说话”换成“他最近特别想表达”。 毕业时最舍不得的,往往是被罚站最多的皮猴子。 教室后窗的爬山虎爬到第三格时,再倔的孩子也会偷偷往你杯里塞润喉糖。 昨天下班看见毕业五年的学生等在门口,他挠着头说:“老师,我考上教师编了。”路灯下的影子还是当年罚站时的姿势,突然觉得这平平淡淡的带班日子,酿出了点甜味儿。 关注我,分享更多教育干货!
原来以前的大学生活是这样的
【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