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一天,洪秀全刚要就寝,洪宣娇便一声不吭地进来了,见了她,洪秀全热情地说:“妹妹,你怎么有空来了?” 洪宣娇低着头,眼里含着泪花,洪秀全一看,这是心情不好,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拍了拍洪宣娇的肩膀表示安慰,她抹了一下眼泪,慢慢抬起头来,终于说出了原因:“哥哥,我刚刚收到消息,罗大纲病死了……” “这怎么可能,他的能力我再清楚不过了,谁能杀得了他?”也无怪乎洪秀全不相信。 罗大纲是太平天国中的名将,被誉为“太平天国五虎上将”,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战功。 他年少的时候就胸怀大志,后来机缘巧合之下他参加了反对清廷的秘密组织——天地会,并且不断发展壮大其队伍,由于罗大纲行侠仗义,很多人都很信任他,跟着他一起东奔西走。 当时,洪秀全带领下的太平军也举行了起义,掀起了轰动一时的太平天国运动,看到罗大纲势力逐步壮大,太平军有意让他加入。 后来通过做思想工作,罗大纲被说服,同意服从太平军统一的领导和组织原则,于是1851年罗大纲带领着2000人的队伍加入了太平军。 自此,罗大纲的部队成了太平军的水师骨干队伍,随着太平军四处作战,他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攻入永安,为太平军占领第一座州城立了大功。 清政府得知他们攻下永安之后,害怕任凭太平军继续发展下去,会严重威胁到朝廷的统治,于是打着清剿叛贼的名义,派出军队围攻永安州,想要夺回城池,并且打压各地起义军的气焰。 果敢智慧的罗大纲临危受命,他做好的充分的准备,趁着雨夜一举攻破了清军重兵防守的地方,为永安突围胜利奠定了基础。 但是因为罗大纲一开始入的是天地会,并非洪秀全的“上帝教”,而且他对于“天父下凡”等一些措施表现出来了不满,所以洪秀全一直在暗自打压他。 要不是当初看他力量强大,太平军又面临着重重危机,洪秀全也不愿意让他去招收天地会的人加入。 还有罗大纲一开始加入的是西王萧朝贵的队伍,可以说是萧朝贵的旧部,萧朝贵死后,他在杨秀清的麾下,杨秀清并不是很信任他。 另外,太平天国的主要骨干都是广西人,而罗大纲是广东人,不是广西的“老兄弟”。 1854年,太平天国要北伐,杨秀清考虑让罗大纲挂帅,但是罗大纲觉得当时北伐没有优势和胜算,应该稳住南方,之后再好好谋划北伐,但是当时决策者并没有听取他的意见。 罗大纲提出改善水师,学习西方先进科技,遭到了杨秀清的拒绝,战功赫赫的罗大纲不但没有被封王,反而处处被排挤,最终导致了太平军与湘军水师在战斗中占了下风。 此时杨秀清才心生后悔,但是也无济于事了。 1855年5月,太平军在安徽部分面临严重的危机,芜湖等多处被清军抢了回去,一时间太平军气氛低迷,军中人心惶惶。 再加上此时清朝廷到处宣传“民不与官斗”的思想,企图让他们投降。 罗大纲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当即决定亲自带兵救援芜湖,让将士们重拾信心。 但是没想到在太平县遇到了清军的伏击,最后在战斗中受伤严重,后来不治而亡,年仅51岁。 当时通讯不便,再加上一些人有意隐瞒,所以过了4个月的时间,直到9月份,罗大纲战死的消息才传回了洪宣娇耳中,她作为萧朝贵的妻子,与这个曾经的旧部还是有一些交情的,一时间替他感到惋惜与悲伤。 从历史记载来看,罗大纲确实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将领,他骁勇善战、战功卓著,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有独到的战略眼光和外交才能。 太平军北伐之前,罗大纲提出了不同看法,觉得要先定稳南方,再图北伐,还要多造战船,可惜这些战略眼光没有被采纳。 罗大纲镇守镇江的时候曾经参与办理对外事务,他通过外国传教士之手宣传太平军的观点主张,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不卑不亢、有理有据,可见他的外交才能。 一个有能力的将领意见没被采纳,没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来,令人扼腕。 随着石达开、罗大纲等一批优秀将领的离世,太平天国最终也走向了终点。
1855年一天,洪秀全刚要就寝,洪宣娇便一声不吭地进来了,见了她,洪秀全热情地说
裂谷长河
2025-04-01 10:42:55
0
阅读:53
微妙玄通
山寨版的地摊文[打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