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9月,武汉一家军工厂的工程师韩庆生被戴上手铐,在上千职工的注视下带离了厂区,关进了市公安局看守所。这位劳模工程师,因为业余时间为一家乡镇企业设计了两套污水净化器图纸,并获得了600元报酬而被厂里指控为"盗卖图纸,泄露军事机密,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收受贿赂"等罪名。 韩庆生1963年进入181厂成为一名技术工人,凭借过硬的技术,他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台污水净化机,为工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然而作为技术骨干和中层干部,韩庆生的月工资只有50元,加上妻子的工资收入,一家八口每月不到80元。为了养家糊口,韩庆生只好在厂区种菜,经常月底5元钱都借不到。 1980年9月,武汉洪山区一家濒临倒闭的乡镇农机厂找到韩庆生,希望他能帮忙设计新产品,承诺给他和其他3名工程师每人600元的报酬。 韩庆生看到《人民日报》关于允许国营企业科技人员从事业余兼职的报道,以为得到了默许,便在周末下乡,帮助农机厂设计了污水净化器。 农机厂因此起死回生,年底盈利5万元。 然而好景不长,181厂领导得知此事后,派人封了农机厂的大门,并多次找韩庆生问话,逼他认罪。 面对韩庆生的据理力争,厂党委书记却说:"你是厂里的人,你的脑袋也是厂里的,你想的东西也是厂里的东西,你为别人做这些东西,等于偷了厂里的东西。" 随后,厂里发出案情通报,罗列了韩庆生的种种"罪名"。 1981年9月24日,韩庆生被铐住双手游街示众,随后被关进看守所。 一审被判入狱300天。 辩护律师周明达当庭为韩庆生做无罪辩护,认为其行为不具备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反而挽救了农民工厂,体现了科技造福社会的精神,获得了旁听席上知识分子的一片掌声。 二审维持原判。 韩庆生不服判决,在狱中给北京的报社、政府部门写信申诉。中央派出联合调查组,仅用三天就推翻了原判,宣布韩庆生无罪,为其恢复名誉并退还罚没的款项。 武汉市委、省检察院领导也登门向韩庆生道歉。最终给韩庆生定罪的法官、181厂党委书记等人受到严肃处理。 平反之后,韩庆生被调入武汉大学从事科研工作,他的科研成果多次被企业应用,为国家和学校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个人也通过技术入股等方式实现了财富与价值。 而在更广阔的层面,这起被称为"改革开放知识分子第一案"的事件,打破了科技人员终身制的樊篱,敲响了尊重知识、解放生产力的时代强音,推动了人才流动的市场化进程。 韩庆生案的根源,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才资源配置方式的僵化,和对民营经济的歧视。 在那个年代,国家把科技人才视为国有单位的附属物,个人的智慧结晶也必须无条件地归企业所有。 而处于社会底层的民营企业即便创造税收,也无权分享国家培养的人才资源。这种不平等,最终酿成了韩庆生的人生悲剧。 诚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韩庆生利用业余时间和单位的设备获利的行为仍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但彼时的惩罚,更多是出于意识形态动机,而非妥当的法治逻辑。 时过境迁,在今天看来荒诞不经的控诉,恰恰揭示了一个时代的局限。 正如辩护律师周明达所言,当社会大环境发生变化,某些问题的讨论便失去了意义。 无论个体的命运如何沉浮,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都势不可挡地向前奔涌。 信源:南方都市报——《改革开放30年:1982夹缝中的私营经济》
1981年9月,武汉一家军工厂的工程师韩庆生被戴上手铐,在上千职工的注视下带离了
康花芳草洲
2025-04-01 11:52:44
0
阅读:5513
用户10xxx48
80年工资50元?还是工程师?这薪资不对,62年记得本科上海58元。
原乡人 回复 04-02 13:12
你们那里工资真高,你应该是大学本科,我90年参加工作只有70多
嗯哈 回复 04-02 11:51
我也是91年参加工作,不过工资才98元,那会一同进厂的女生工资101元,我们男生还很不服气,为什么女生要多3元,劳资科长告诉我们,女生多3元卫生费,那会真不知道这些!
刘半仙
18岁的工程师?我知青回城进入国企,八一年时五百多人的工厂,只有一位四十岁左右的技术员和助人两人是高知,直接到近90年才套个助工,这也是经委行内的,即是去了农林水就不承认,国家也不承认的。武汉那家工厂厉害,有十八岁的工程师
yuanyinong
说啥,放了韩工厂也倒了
随意
1963年参加工作的工人,1980拿50元工资很正常。
用户55xxx93
什么叫只有50元,80年50元购买力很高
冰川 回复 04-02 23:23
80年的50元挺高了,
徐鸣 回复 04-02 17:37
人家一家8口人呢
基洛-636-877-KEM-大西洋黑洞
那是人民群众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