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局最初只有五名委员,即彭真、陈云、程子华、伍修权和林枫,以彭真同志为书记,林罗当时还未确定进军东北,当然不在东北局首长名单上。 东北局一开始只有五个大佬,他们是彭真、陈云、程子华、伍修权还有林枫。 1945年10月,抗战刚刚打完,中国共产党得琢磨着怎么接手和稳住东北这个关键地方。那时候,东北的情况挺乱的,国共两边都在抢这块地盘。为了能把东北的工作搞得更好,中共中央就决定搞个东北局出来,专门对付这些乱糟糟的事情。东北局一开始只有五个领导,他们是彭真、陈云、程子华、伍修权和林枫,其中彭真是老大,也就是书记。那时候,林彪和罗荣桓还没决定去东北,所以他们不在东北局的领导名单里。关于那段时间的事儿,记录得不太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林彪和罗荣桓一去东北,东北局的领导名单就变了。 到了1946年6月16日,延安的中央领导层重新安排了东北局,让林彪当了书记,他还同时是东北民主联军的司令员和政委。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成了副书记,也管军队的事儿。这样一来,程子华他们三位就不再是主要的决策人了。罗荣桓的地位很快就升上去了,等到1947年春天彭真被调回华北工作后,罗荣桓就成了第一副书记,李富春也被加进来当了副书记。按照上面的命令,东北局常委里头就只有书记和四个副书记,委员呢,后来加到了26个人。像程子华、谭政、黄克诚、萧劲光、刘亚楼这些军队的大领导,他们只是“东北局委员”,不是常委哦。这样一分,罗荣桓就成了东北的“二当家”,军区副政委、野战军政委,以后肯定能进开国元帅的名单。 说到授衔,黄克诚、萧劲光、谭政因为他们资格老,所以给的是大将衔;刘亚楼因为抗日战争时没咋参与,给的是上将衔。程子华在东北一开始地位挺高,但后来就从常委变成了委员,地位慢慢就下来了。打仗那会儿倒也没啥大问题,但新中国成立后,他的官职也就不太高了。这段往事不光讲了东北局人员怎么变来变去,更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在重要关头是怎么改变策略、安排人事的。每次有人升职或者换岗,那都是因为国家大事考虑得很周全。就像罗荣桓他们,能够站出来,显示了党的领导在难关面前有头脑、有担当。程子华他们的经历也说明,历史是一直往前走的,个人的路啊,总是跟着时代的大方向一起走的。
东北局最初只有五名委员,即彭真、陈云、程子华、伍修权和林枫,以彭真同志为书记,林
初夏评生活
2025-04-01 12:15:42
0
阅读: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