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分明是在侮辱我!”2022年,天津一男子借朋友5000元,说好了3个月后还

牧童的娱论 2025-04-01 14:52:42

“你这分明是在侮辱我!”2022年,天津一男子借朋友5000元,说好了3个月后还。可时间到了,朋友三番五次要,他都没给。最终竟连发了20个250元转账给朋友,朋友认为他是在侮辱自己,拒收后将男子告上了法庭。   张大叔和老齐是多年的老朋友,两人住在同一个小区,平时爱聊聊天,喝喝茶,彼此算是生活中的依靠。   尤其是张大叔,他做事老实厚道,是个典型的“热心肠”大叔,大家有什么困难,找他都能得到帮助。   老齐是他的好朋友,年轻时也曾在一起拼搏过一些日子,虽然两人现在的生活状态不完全相同,但友情依旧未曾改变。   2022年的初春,张大叔的生意突然遇到了一些困难。   原本经营得井井有条的小店,因受市场波动影响,进货困难,资金周转出了问题。   一天,他跑到老齐家里,脸上带着一丝焦虑,略显疲惫地坐在沙发上,开口便是。   “老齐,能不能帮帮忙,借我五千块?我马上就能凑齐资金,三个月内一定还你。”   老齐有些愣住了。看着张大叔的神情,他心里明白,张大叔这次是真的遇到困难了。   他想了想,虽然自己并不富裕,但五千块对他来说也不是无法承受的数目,于是点了点头:“行,你放心,三个月不就三个月,等你有了钱就还我。”   于是,张大叔将这笔钱借给了老齐,口头约定三个月后归还。   双方没有写协议,也没有签字,只是简单的承诺了几句,老齐就放下了心。   毕竟,老齐是张大叔的朋友,他相信这个老朋友不会食言。   三个月的时间悄然流逝,张大叔并没有按时归还借款,老齐开始感到焦虑,心里隐隐觉得不对劲。   他反复思索,张大叔平时的确不擅长理财,但这次怎么也不应该拖延到这么久。   于是,老齐开始主动催促张大叔:“老张,咱们约定了三个月,你这笔钱什么时候能还上啊?”   张大叔每次都给出不同的理由:“唉,最近生意不太好,钱还没周转过来呢。”或者“我的生意上有些麻烦,稍等一下就好。”   他言辞中没有明显的敷衍,可老齐总感觉有些心虚,逐渐不安起来。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老齐几乎每天都在想着这笔钱,虽然他不至于因为五千块就闹翻,但毕竟是朋友之间的借款,这种被拖延的感觉让他心里越来越不舒服。   几个月过去,张大叔依旧没有一个明确的还款日期,心中的不满开始积累。   终于,有一天,张大叔发来了一条微信:“老齐,钱我给你还了,你查收一下。”   老齐拿起手机,眼前的屏幕一闪而过——20个转账记录,每一笔250元,合起来正好是5000元。   他的手指停留在屏幕上,久久没有动,他心里五味杂陈,眼前的这20笔小额转账,如同一道道冷箭,刺痛了他。   老齐呆坐在沙发上,心里涌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羞辱感,他并不是因为5000元的金额,而是因为张大叔的这番做法。   分期还款,且每次都是250元,这到底是还钱呢还是骂人呢?   朋友之间难道因为5000元钱的债务,导致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了吗?   “他怎么能这样?”老齐愤怒地想,心中升腾起一股压抑的情绪。   “我不能忍。”老齐咬着牙,拿起手机,给张大叔发了一条短信:“我不接受这种方式的还款。你这不叫还款,这是侮辱我!”   老齐他决定去法院,提出诉讼,他认为张大叔涉嫌羞辱自己,要对方一笔还清,并且赔偿自己1500元,这是当初对方承诺的违约金。   法院开庭那天,张大叔坐在法庭的一侧,面色有些阴沉,他心里明白,自己确实有错,只是从未意识到这种“分期还款”的方式会让老齐如此愤怒。   不出所料,老齐胜诉了,法院判定张大叔需要一次性将借款还清,并赔偿老齐的精神损失费。   老齐站在法庭外,心情复杂,虽然胜诉,但他心中并不感到真正的胜利,自己跟张大叔再也不会是朋友了。   网友们则劝他不要过于怀念,毕竟这样的朋友说不定在哪天就会背刺。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要因为一些个人情绪最终毁掉了两人的友谊。   信源:新京报官微2024-02-04——连转20次250元,羞辱式还债法律不惯着    

0 阅读:241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