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2年,康熙病重,宣隆科多觐见:“爱卿,你给朕陪葬吧”。隆科多“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谢主隆恩”,出宫后就转入了一个巷子消失了。 1722年,康熙皇帝病得挺重,他叫来隆科多说:“老伙计,你陪我一起走吧。”隆科多一听,“咚”地一声就跪下了,嘴里还喊着:“多谢皇上!”然后一出宫门,他就拐弯溜进了小巷子里,不见了踪影。 回想起那一年,清朝可真是不太平。康熙老爷子坐了六十一年的龙椅,年轻那会儿,他是个能文能武的好皇帝,打倒了鳌拜,摆平了叛乱,收复了台湾,还赶跑了沙俄人。可岁月不等人啊,康熙老了,感觉干啥都费劲儿了。朝廷里那些官儿也开始贪钱变坏,国家没钱,办事也拖拖拉拉,特别是儿子们为了皇位争得你死我活,让选继承人这事儿变得更棘手了。康熙心里明白,自己活不了多久了,为了让大清继续稳稳当当的,他得好好想想该怎么办。冬天的一个傍晚,故宫里面感觉闷闷的。康熙皇帝躺在床上,脸色不好但眼神还是很厉害。他叫来了两个人:年羹尧和隆科多。年羹尧和四阿哥胤禛是亲家,康熙很信任他;隆科多虽然头上光环很多,但康熙对他还是有点不放心。为了看看隆科多到底忠不忠心,康熙想了个办法考考他。 隆科多走进书房的时候,心里既兴奋又紧张。康熙先夸了他一顿,让他美得不行。可正当隆科多乐呵着呢,康熙突然说等他死了以后,隆科多也得跟着陪葬。这话一出,隆科多简直像被雷劈了一样,完全愣住了。他想不通为啥自己会摊上这事儿,心里充满了疑惑。虽然他一直以来都对皇帝忠心耿耿,也认真盯着朝里的大臣们,但这次危机他是一点都没料到。隆科多心里明白,皇上的命令是没法违抗的,反抗也没用。为了能活下来,他打算投靠正在和别人争皇位的四阿哥胤禛。那时候,胤禛当皇上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很多大臣都站他那边,隆科多也是这么想的。他见了胤禛,说自己其实没犯啥大错,就是其他大臣太疏忽、太腐败,他没能彻底解决朝廷的问题。不过,胤禛还是愿意帮他,去向康熙求情,想让康熙放过隆科多。 胤禛本以为康熙会大怒,没想到康熙特别爽快地取消了隆科多陪葬的命令,还让他做了顾命大臣,给了他代表权力的双眼花翎和四团龙补服。隆科多觉得自己真是走运,对胤禛感激得不得了,发誓要一辈子对他忠心耿耿。胤禛也看出来了,康熙这么做其实是在给自己铺路,培养一个忠心的大臣,稳固自己的位置。康熙皇帝驾崩后,胤禛当上了皇帝,就是雍正帝。雍正刚上台那会儿,隆科多特别忠心,帮他稳住了皇位,特别是在对付那些不服他的人时,隆科多和年羹尧都很卖力。可慢慢地,雍正站稳了脚跟,隆科多就开始飘飘然了。他仗着自己能随便提拔人,给自己和家人捞好处,还在朝廷里安插了好多自己的人。雍正看在眼里,慢慢起了疑心。 到了雍正三年,雍正实在忍不住了,先是把康熙赏给隆科多的东西都要了回来,还狠狠地骂了他一顿。到了雍正四年,隆科多家的下人因为贪污被抓,雍正就顺着这条线查了下去,最后把隆科多的势力一网打尽了。隆科多被发配到了俄国边境那边,雍正也没闲着,继续找隆科多结党营私的证据,最后把他关起来,一直到死都没放出来。康熙这辈子,真是又聪明又会玩权术,他做的每个决定啊,背后都有好多深心思量。隆科多的运气,不光是他自己过得好不好的问题,还看出了当皇帝治国有多复杂,多不讲情面。康熙用了一些高明的手法,不光让大清朝的江山稳稳当当传了下去,还给后人留下了好多值得琢磨的历史故事。每次权力换人拿,都是忠心跟背叛斗来斗去,真正的聪明呢,就是得看准这乱糟糟的局势,心里还得有数,咋样才能让国家一直太平下去。
1722年,康熙病重,宣隆科多觐见:“爱卿,你给朕陪葬吧”。隆科多“扑通”一声跪
凌翠聊生活
2025-04-01 16:08:42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