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萝蕤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在文学领域留下了深刻印记,值得后人铭记。 在民国时期,众多文人眼中的第一美人、第一才女、第一名媛,并非林徽因与陆小曼,而是赵萝蕤。她出生于 1912 年的苏州,父亲赵紫宸是著名的神学教育家和诗人,以 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 为她取名赵萝蕤。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她,从小接受良好的中式和西式教育,不仅精通诗词歌赋,英语和钢琴水平也极为出色。 她作为才女,十分任性,学习成绩优异,小学时不断跳级,毕业时能力已达高三水准。16 岁考入燕京大学,毕业时不满 20 岁,后又在父亲建议下,20 岁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成为清华名副其实的才女校花,当时众多男生都倾心于她,钱钟书也不例外。钱钟书才学出众,在清华叱咤风云,自视甚高,却唯独钟情于赵萝蕤。赵萝蕤对钱钟书的追求却置若罔闻。 按理说,像钱钟书这样才学八斗的人物,赵萝蕤应该会有所心动,可她却偏偏没有。她不屑于众多追求者,反而主动追求父亲的得意门生陈梦家。陈梦家虽与闻一多、徐志摩、朱湘被誉为新月派四大诗人,也是著名考古学家,但当时只是个穷小子,还借住在赵萝蕤家。有人认为赵萝蕤喜欢陈梦家是因为他的诗,可赵萝蕤却毫不避讳地说讨厌他的诗,喜欢他是因为他长得太漂亮了。 在认识陈梦家之前,爱诗的赵萝蕤已读过他在《新月》和《诗刊》上发表的零散诗作,以及《梦家诗集》。两人相识后,赵萝蕤对陈梦家极为倾心。陈梦家生活费没了,她就帮忙筹措。赵紫宸在国外得知后不再给女儿零花钱,尽管赵萝蕤在清华每年有 360 元奖学金,为资助陈梦家,仍需每月向杨绛借十元,下月还了又借。 赵萝蕤和陈梦家相恋,遭到母亲反对,母亲认为陈梦家家境不好,不符合她对乘龙快婿家境殷实、有社会地位的标准,陈梦家除诗名外当时一无所成。不过陈梦家与赵家三兄弟关系很好,后来家里人拗不过赵萝蕤,只好同意两人在一起。1935 年春,两人举行订婚仪式,1936 年结婚,婚礼在司徒雷登校长办公室简单举办。 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两人南下辗转到昆明,去西南联大任教。但西南联大遵行清华大学老规矩,夫妇不能同校教书,陈梦家去了国文系,赵萝蕤则主要操持家务。她说自己是老脑筋,妻子应为丈夫做出牺牲,可她终究是读书人,烧菜时腿上还放着一本狄更斯。在西南联大的 8 年,赵萝蕤吃了不少苦,不仅要照顾丈夫、养家禽、种菜,还不忘读书,翻译出版了意大利作家西洛内的反法西斯小说《死了的山村》。 1944 年,赵萝蕤随丈夫出国进修,获文学硕士学位,1948 年秋冬之际获博士学位。特殊时期,赵萝蕤被迫害去农场劳动,精神崩溃发病,陈梦家也未能幸免,可两人相互鼓励照顾,共同支撑。1991 年,赵萝蕤翻译的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正式出版。1998 年 1 月,赵萝蕤在家中病逝。 赵萝蕤起点颇高,却历尽坎坷沧桑。她曾是高傲的校花,也能为喜欢的人默默付出,成为背后的女人。她的一生,看似矛盾,实则是其真实性格与情感的体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赵萝蕤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在文学领域留下了深刻印记,值得后人铭记。 在民国时
阮玲来说事呀
2025-04-01 18:57:34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