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以及欧洲,遇到的最大困境就是:低估了中国,并且高估了自己! 美国,欧洲和俄罗

寒烟锁重 2025-04-01 19:42:24

美俄以及欧洲,遇到的最大困境就是:低估了中国,并且高估了自己! 美国,欧洲和俄罗斯可以说是世界上,综合力量和政治影响力都非常庞大的三个实体。 但他们却犯了一个几乎相同的错误,那就是他们高估了自身,低估了中国,所以三国在处理对外事务时往往会有极大战略误判。 第一,美国,本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后,中美两国贸易关系迅速发展,两国一度是对方最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 但中国的发展却引起美国忌惮,因为“中国速度”实在太快,更别说随着我国基本完成工业化,又提出推动制造业升级的大计划,所以深感威胁的美国决定对中国出手。 只是美国在制定对付中国的方案时,显然低估了中国的实力。 比如特朗普在他第一个任期内,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的根本逻辑在于,他认为美国是中国商品出口最不可或缺的市场,所以美国可用经济胁迫的方式让中国妥协,甚至主动停止制造业升级,但最终的结果却并不如他意。 而且根据此前日本媒体报道:中国外贸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也在降低,如今对美贸易额只占中国外贸总额1/10,是近些年以来最低水平。 后来拜登当选美国总统后,他虽然吸取了特朗普时期的一些教训,开始在中国周边搞事,拉拢日、韩、菲等国与中国进行战略对抗,试图封锁我方。 但事实证明拜登也小看了中国,他并没意识到中国的影响力到底多庞大。 至于阻止中国技术进步更不可能,因为中国本身拥有完善的教育体系,每年都能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这决定中国技术发展有极强内生动力。 就算不与西方合作,也照样能实现关键技术突破。近些年,我国在人工智能、先进能源方面都获得突破就是最典型的证明。 如今美国总统再次换成特朗普,他上台仅两个月就抬出了“恐吓”政策,对中国加关税。但这一招对数年前的中国都没效果,更别说是现在的中国。 第二,欧盟。欧盟的问题,则是太高估自己在中美两国心中地位,欧盟总是认为可以“左右逢源”来获得利益。 比如民主党执政美国时期,欧盟与美国是坚定站在一起——此前,美国决定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后,欧盟则是第一时间响应。 而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还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叫嚣“要和中国进行经济脱钩”,这其实是想要通过与美国打配合的方式,从美国获得好处。 欧盟之所以敢如此有恃无恐,是认为就算中欧关系因为欧盟一些政策受到影响,只要之后欧盟向中国示好,中国还是会接受的。 但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却证明:中国从来都不是离不开欧盟。 比如在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欧政策发生极大改变,甚至特朗普有可能也会发起对欧洲关税战。 所以欧洲第一时间也改变对华态度,包括之前一直叫嚣对华强硬的冯德莱恩都在公开场合大谈特谈“中欧友好”,还表示要重新考虑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的政策。 这无疑是典型的“搞两面派”,一边用中国去威胁美国,一边向中国释放善意打算捞好处,毕竟他如今所谓的“对华善意”仍一直局限于口头层面。 欧盟到底啥意思呢?其实很可能是在等我方主动向他们示好,甚至出让经济利益,他们才会重新考虑对中国电动汽车的政策。 但让他们失望的是,中国没有接欧盟伸出的这个“橄榄枝”,甚至还把前任驻法大使卢沙野,调任中国政府驻欧事务特使。要知道卢沙野大使在外部问题上,一向比较强硬。 而且中国也没有停下原本已经出台的对欧反制政策,按照此前法国媒体的消息:自从中国决定对原产欧盟的干邑白兰地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后,法国干邑白兰地对华出口总额已锐减一半左右,现在反而是欧洲开始急了。 第三,俄罗斯。俄乌冲突爆发前,俄罗斯并不认为加强中俄合作能给自身带来多大经济利益。它觉得依靠自身力量可以轻而易举解决乌克兰,而且欧洲也不会展开太过严厉的经济制裁。 但之后发生的事情,却证明俄罗斯小看了乌克兰,也错判了欧洲。 乌克兰军队一反常态挡住俄军进攻,而欧洲这边则展开对俄罗斯的大规模制裁。直到这个时候,俄罗斯才决定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事实证明正是有中国的帮助,俄罗斯才能稳定经济——毕竟中国购买俄罗斯的能源产品,在短短数年时间内就把两国双边贸易总额推到2000亿美元以上。 而俄罗斯发现与中国合作确实是符合自身经济利益的选择后,在对华问题上的态度也愈发友善。甚至当特朗普要离间中俄关系时,俄罗斯仍然非常坚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俄关系仍丝毫不会受第三因素影响,所以也相信未来中俄关系会越来越好。

0 阅读:78
寒烟锁重

寒烟锁重

缘起,我在人群中看到了你, 缘灭,我看到了你在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