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马女士的遭遇堪称现代版"冤种邻居":海绵包凳腿、走路踮脚尖,活生生把日子过成了"静音模式",楼下邻居却硬说听见"呲啦"怪声,五年间从投诉升级到震楼器报复。这场噪音罗生门,到底谁魔怔了?
事情经不住细品:七年前搬新家,楼下邻居装修后突然开始投诉"跳绳声"。马女士让孩子改练瑜伽,又自费给家具穿上"海绵鞋",结果邻居仍不依不饶,非说半夜有挪桌椅的刺耳声。最魔幻的是,连物业都证实顶楼空房有异响,楼下住户却一口咬定是马女士家。
五年拉锯战,记者调解时邻居提出"晚9点禁响"要求,马女士爽快答应,转头对方就用震楼器整夜咚咚咚。这波操作直接把《民法典》第288条糊在脸上——维权不成反违法,噪音没找着,震楼器倒先上岗了。
要我说,这哪是邻里矛盾?分明是场自导自演的听觉悬疑剧。楼下邻居要么耳朵自带混响,要么心里住了台戏精。马女士与其继续当"静音菩萨",不如硬气点:该报警报警,该起诉起诉。毕竟忍气吞声换不来安宁,法律条文里可写着"互谅互让"不是单方面的委曲求全。
奉劝各位:遇到奇葩邻居别惯着,你退一步他进十步。该讲道理讲道理,该讲法律讲法律,别让自己的日子成了别人剧本里的背景音。
(来源: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 、3月31日)
光头强
楼层热胀冷缩的时候钢筋会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