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金高达800万!中国科学家刘永坦,辛辛苦苦研究了三十年,终于发现了藏在雷达“盲区”的美国航母。 在阅读过程中,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随时留言交流! 想想看,在现代战争中,雷达就像是国家的千里眼,二战时期,英国就靠着雷达躲过了德国的狂轰滥炸。 不过,这个“千里眼”也有看不见的地方,那就是传说中的“雷达盲区”。 由于地球是圆的,传统雷达发出的信号是直线传播,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问题:海面上贴着水面飞行的战机,像是躲在了地球曲率形成的“死角”里,雷达根本发现不了。 特别是美国的F22隐形战机,雷达反射面积只有麻雀大小,一旦利用这个盲区偷偷摸摸飞过来,后果不堪设想。 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各国科学家,直到我们的刘永坦院士站了出来。 说起这位1936年出生的科学家,他可是经历过战火的人,正是那段惨痛的记忆,让他立志要让祖国的防御系统固若金汤。 上世纪五十年代,刘永坦考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专攻无线电工程,那时候,中国的雷达技术几乎全靠进口,而且还是苏联的老古董,这让刘永坦意识到,必须得有自己的“独门绝技”。 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 刘永坦获得了去英国深造的机会,在那里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世界最前沿的雷达技术,英国人看中了他的才华,开出高薪挽留他,但在他心里,祖国的需要比什么都重要。 回国后,刘永坦带领团队白手起家建起了实验室。 说是实验室,其实就是个破旧的小平房,设备短缺,经费紧张,但他们靠着一股子韧劲儿硬是坚持了下来。 有网友说:“就佩服这种默默无闻搞科研的人,实验室比别人家的车库还破,愣是能整出这么牛的东西来。” 而雷达盲区的秘密,就这样在这个简陋的小屋里,一点点被揭开了…… 在这个简陋的实验室里,刘永坦和他的团队整整奋战了八年,那段日子,他们几乎住在了实验室,桌上堆满了写了又改、改了又写的手稿,仅技术报告就写了700多页。 别人喊他们“傻”,说这是在做无用功,但刘永坦坚信,只要方向对了,再难的路也能走通。 果然,1989年,他们建立起了中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实验站,一举突破了传统雷达的技术瓶颈。 但这还不够,刘永坦带领团队继续钻研,终于研制出了“逆合成孔径实验雷达”。 这个听起来很拗口的东西,本事可不小,它能在所有天气条件下工作,探测距离轻松突破100公里,就连贴着海面飞行的目标也逃不过它的“火眼金睛”。 以前,美国航母编队在我国近海耀武扬威,躲在雷达盲区里神出鬼没,现在好了,这套新系统就像给雷达装上了“望远镜”,就算是鬼魅般的F22战机,也休想在这个“千里眼”面前玩捉迷藏。 2018年,国家授予刘永坦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高达800万元,让所有人感动的是,这位老科学家二话不说,把全部奖金都捐给了母校哈工大,成立了永瑞基金,用来支持年轻人投身科研。 这才是真正的大科学家,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国家强大而拼搏。 三十年的坚持,不仅填补了雷达盲区,更为中国的国防安全织就了一张天罗地网,这,就是一个科学家最好的人生答卷。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奖金高达800万!中国科学家刘永坦,辛辛苦苦研究了三十年,终于发现了藏在雷达“盲
奇希谈趣
2025-04-02 15:50:2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