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走到脱钩这一步,不是中国主动想跟美国划清界限,不然中国现在的经济格局也不会是这样。这就是一场生存权的硬仗。美国死活要把中国摁在底下,中国却不想再当小弟忍气吞声了。美国这几十年,从来没掩饰过要遏制中国的野心,贸易战、科技封锁、拉帮结派,招招都冲着中国崛起来的。 美国搞脱钩断链玩的是三招组合拳。第一招叫 "去中国化",从芯片到稀土,从 5G 到量子技术,能卡脖子的地方绝不手软。去年逼着台积电去美国建厂,结果发现工人不够用,只能从台湾空运工程师,这波操作比科幻片还魔幻。 第二招是 "朋友圈重组",搞什么 "友岸外包",把产业链往日韩欧这些 "自己人" 身边拉。结果欧洲车企一算账,发现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补贴的电动车,电池成本比中国贵三成,最后只能偷偷用中国零件。 第三招最绝,直接玩起 "爱国牌",去年通过《全美国旗法案》,说政府采购的国旗必须 Made in USA。结果美国厂商集体抓瞎 —— 全美 95% 的国旗都是中国造,临时建生产线连布料都凑不齐。 但这场博弈的吊诡之处在于,美国越是折腾,越暴露出自己的短板。 硅谷的科技公司一边喊着 "中国威胁",一边把 80% 的芯片订单交给台积电;华尔街基金经理嘴上说要 "去风险",身体却诚实得很 —— 去年全球新增的 3000 亿美元对华投资,有七成来自美国资本。 最讽刺的是美国农民,一边举着 "抵制中国" 的牌子,一边把 60% 的大豆卖到中国市场。这种心口不一的戏码,连好莱坞编剧都不敢这么写。 中国应对脱钩靠的是 "两条腿走路"。东边不亮西边亮,中欧班列去年开行量突破 1.8 万列,把义乌小商品直接送到鹿特丹;南边不行北边通,中俄能源管道每天输送的天然气,足够填满 2000 个游泳池。 更绝的是产业链升级,深圳的电子厂能在 48 小时内完成从芯片设计到成品组装,杭州的智能工厂连螺丝都能自动检测。 当美国还在为 5 纳米芯片卡脖子沾沾自喜时,中国已经在量子芯片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真正耐人寻味的是国际社会的反应。WTO 总干事伊维拉直接喊话 "脱钩就是自杀",新加坡前外长考西坎警告 "全球经济承受不起中美决裂"。 连美国盟友都开始打退堂鼓,德国车企集体反对 "对华脱钩",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时直言 "欧盟不能当美国跟班"。 最尴尬的是美国财长耶伦,前脚说 "脱钩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后脚就推动对华投资审查,这种精分操作让华尔街都直呼看不懂。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本质是两种发展模式的较量。美国想用金融霸权收割全球,中国却在扎扎实实搞实体经济;美国靠制裁大棒维持霸权,中国用 "一带一路" 编织合作网络。 当白宫还在做 "科技冷战" 的美梦时,全球 60% 的 5G 基站已经在中国土地上运转。 或许我们该问的不是中美会不会脱钩,而是美国这种损人不利己的玩法,还能撑多久?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吧!
中国放弃了机会,没有主动找美国沟通减免关税,选择强势反制,是上策,也令美国大失所
【229评论】【1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