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发展思路的反思 当我于3月29日晚临近10时发布微头条《怎么看待华为与小米?》不过50分钟的时候,3名女大学生驾驶小米SU7前往安徽池州的路上,在铜陵枞阳高速发生碰撞后车辆爆燃,并称“车锁未解锁,无法打开车门逃生”。已确认,该起事故造成车上3人身亡。 愿逝者安息,愿悲剧不再发生。 自从雷军接手金山WPS之后,金山公司确实起死回生。但是这起小米SU7上的3个年轻的生命没有这样的可能。 当年金山的重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市场化的营销没有跟上市场化的步伐。求伯君是那个时代的软件英雄,金山的WPS先于微软的WORD,在微软共享了金山的技术后,微软转背就走上了垄断的路子,当时的金山没有这样的实力抗衡,求伯君作为专业码代码出身的,技术工的专长与营销隔了分水岭。 早前,我于2000年去了趟珠海金山公司本部,这种情结,令我对求伯君非常敬佩。雷军接手WPS,求伯君退隐了,作为我个人,确实有点不舍。 雷军深谙市场化之路,毕竟他做过金山的安全产品、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积累了营销规律。于是,他在营销这条路上蹚水,他在轻量资产这篇文章中下足了功夫。因为有品牌这块轻量资产,很快就能找到代工的生产企业,形成了自己的自有品牌,这样一边品牌宣传,一边进行技术研发,主打饥饿营销,很成功。于是,照着这个思路,小米汽车在三年的时间里也就上市了。 小米不断跨界,而且营销也很成功。他的思路是轻量资产,采取“倒吃甘蔗”的办法——从产品到研发,好先搞出个概念产品,近似于代工一个产品出来,再到市场营销宣传,当市场接受这个概念后,投资研发与生产。当有一个卖点的时候,他就不断宣传,实际上是过度放大了这些功能的效果,而让人忽视了其他更为关注的安全问题。相对于专业汽车生产企业,这个发展思路,对于新的汽车企业的前期成本很小,因为他采取的是拿来主义,需要搞什么就去“挖人”搞开发,即所谓“缺什么补什么”,现在的小米汽车到了“补肾”的时候了。 华为与之合作的江淮、奇瑞等企业,是先有了技术再运用到汽车产品上,他们是以硬核技术取胜。这个思路的汽车生产,其成本当然更高,因为他们要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只有当成熟了的时候再放到汽车身上,这样的汽车才进入市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汽车生产企业,到底是以技术立身重要还是以市场营销重要,事实最能说明问题。华为的集团军花那么多年的功夫,也只是专攻智驾领域,而不是涉足整个汽车生产。一个进入汽车领域三年时间,就推出智驾汽车,这本身就有时间上的不成熟。如果利用水军搅浑市场,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也一定会有报应。
小米汽车发展思路的反思 当我于3月29日晚临近10时发布微头条《怎么看待华为与小
安庆团团吖
2025-04-03 10:18: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