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每至清明,这句诗便在心头萦绕,它宛如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清明复杂情感的大门。 清明,兼具节气与节日的双重身份。作为节气,它是大自然奏响的一曲生命赞歌。“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阳光愈发明媚,暖烘烘地洒在大地上,唤醒了沉睡的万物。田间地头,嫩绿的新芽迫不及待地破土而出,带着蓬勃的朝气,努力生长;河边垂柳,细长的柳枝随风轻舞,新抽出的柳叶像是点缀其上的碧玉,鲜嫩又可爱;漫山遍野,各色花朵肆意绽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它们争奇斗艳,将世界装点得五彩斑斓。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与花草的清香,那是春天独有的气息,让人忍不住深吸几口,感受大自然的馈赠。这时候走进田野,仿佛走进了一幅清新的田园画卷,处处洋溢着生机与希望,让人心生欢喜,感叹生命的奇妙与美好 。 而作为节日,清明承载着厚重的情感与深沉的文化内涵。它是我们与逝去亲人跨越时空的对话,是对先人的缅怀与追思。小时候,清明于我而言,是跟着长辈去扫墓,那时候的我,对于死亡和离别没有太多深刻的感受,只是懵懂地看着大人们神情肃穆,在墓前摆放祭品、上香、磕头,我也有样学样。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了身边亲人的离去,我才真正明白清明扫墓的意义。站在亲人的墓前,看着墓碑上熟悉的名字,那些与他们共度的美好时光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曾经的欢声笑语、关怀叮嘱,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可如今却天人永隔,心中满是无尽的思念与哀伤。每一次为坟墓培土、清除杂草,都像是在为亲人整理他们的“居所”,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安好。此时,我深刻体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与悔恨,也更加懂得珍惜身边的人 。 清明也是对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它起源于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内容,形成了如今丰富多样的习俗。从周代开始的扫墓习俗,绵延两千五百多年,从未间断,它是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的生动体现。在这一天,我们不仅祭奠自己的亲人,也缅怀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的英烈们。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祭扫英烈墓,是对他们的敬仰与感恩,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同时,清明的各种习俗,如荡秋千、放风筝、植树等,也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生活情趣 。 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感悟到生命的无常与珍贵。我们每个人都如世间的过客,在有限的时间里,应珍惜每一个当下,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用爱去对待身边的人。同时,清明也让我明白传承的重要性,传承家族的血脉,传承先辈们的精神与文化,让它们在岁月的长河中延续下去 。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清明,是对过去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展望。愿我们在这清明时节,缅怀先人,珍惜当下,不负春光,不负生命 。 2025.04.04
感悟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至清明,这句诗
盐业知情感
2025-04-04 11:46:2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