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黑龙江发生了惊险一幕。齐齐哈尔某酒店出现十一枚定时炸弹,排爆专家于尚清不顾自身安危,坚持一个人留下拆除炸弹。经历了四十小时的生与死的时刻,拆到最后一枚时却突然爆炸。 2014年11月的一个深夜,齐齐哈尔市医院里,58岁的于尚清疼痛难忍,大汗淋漓。他身体里那些无法取出的碎片又开始折磨他了。妻子杜长君紧握着他的手,泪水滑落。这一刻,于尚清的记忆又回到了11年前那个改变他一生的决定——在萨拉伯尔酒店,面对第十一枚定时炸弹时的抉择。 萨拉伯尔酒店如今已成为一家医院,当地人仍会向外来者讲述:"就是在这里,于尚清拆炸弹负了伤,他是我们齐齐哈尔的大英雄。" 时间回到2003年9月1日,位于齐齐哈尔繁华商业中心的萨拉伯尔酒店突然发现了定时爆炸装置。这不是普通的爆炸物,一旦引爆,将导致连环爆炸,整栋大楼都可能坍塌。警方迅速封锁了现场,急需专业人员处理这一危机。 当天是于尚清的轮休日。这位1956年出生、1976年入伍、1999年转业到公安系统的普通民警,正在家中休息。建华分局主管治安的副局长王春才知道于尚清平日擅长摆弄各种工具,便给他打了电话询问是否会处理炸弹。 "会不会处理炸弹?"电话那头的王春才语气急切。 "我马上过来。"于尚清二话没说就赶到了现场。 到达现场后,于尚清观察了炸弹的情况,最初也曾对王春才说:"整不了,是炸弹。"王春才让他只负责楼下警戒,不要冒险。但当决定让消防官兵用高压水枪处理时,于尚清站了出来:"我知道地方,我带你们上去。"没等王春才拦住,他已经冲上了楼。 几分钟后,王春才给于尚清打电话询问情况,没想到听到的是:"我拆炸弹呢,我看炸药上捆的闹钟是11点响,快不赶趟了,赶紧给我送来一把壁纸刀子。"就这样,第一颗炸弹被没有任何专业训练和保护措施的于尚清成功拆除。 成功拆除第一颗炸弹后,于尚清被各级领导感谢,同事们带他去附近饭店庆祝。饭桌上,时任建华分局治安科民警张朝辉看了看表,打趣道:"老于,现在可11点了,要是你还在楼上,估计现在得去解放门那找你了。"于尚清憨厚一笑,一口干了杯中酒:"没事,我120岁时才有道坎儿。" 然而命运却和他开了个玩笑。第二颗炸弹被发现了,接着是第三颗、第四颗……直至第十一颗。于尚清不得不再次投入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中。 当于尚清怀抱着第二颗炸弹时,他背对着张朝辉,声音低沉却坚定:"你快跑,你孩子还小,快跑!"这句话和那个倔强的背影,张朝辉说他这辈子都忘不了。 40小时内,于尚清三次进入危险区域,面对的是随时可能爆炸的死亡威胁。当拆到第十颗炸弹时,他开始在笔记本上写遗书:"我遇到点事,我要是出事了,你要照顾好家里和孩子……"遗书没写完,就被觉得不吉利的同事抢走了。 2003年9月2日,夜里11点30分,萨拉伯尔酒店的走廊里一片寂静。于尚清已经"清场",把所有同事都撵到了外面。这颗最后的炸弹与之前的十颗不同,外面套着纸壳箱子,箱子外伸出两根线,一红一蓝。更危险的是,这是一颗双发结构的炸弹,剪哪根线都会引爆。 于尚清思索片刻,决定用一个长线的钩子搭在炸弹上,然后跑到柱子后拉线引爆。就在他刚把钩子搭上的一瞬间,"轰"的一声闷响,炸弹爆炸了。火光瞬间窜出,现场烟尘弥漫。 "老于!老于!"同事们一边喊着他的名字,一边冲进现场。在距爆炸点十多米远的地方,于尚清躺在血泊中,整个右手掌血肉模糊,一根手指仅靠一层皮连在手上,鲜血不断往外涌。张朝辉紧紧攥住老于的手,鲜血顺着指缝流到地上。 医院检查结果触目惊心:右手拇指被炸断,食指被炸飞,整个右手掌被炸裂;爆炸碎片崩入双眼晶体;左眼失明,右耳失聪,右腿成残疾;全身被炸伤100多处,近百块碎片深入体内难以取出。 然而,这场英勇排爆的代价远不止于此。接下来的十一年,于尚清带着伤痛的身体继续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那些无法取出的碎片,日复一日地折磨着他,但他从不向家人抱怨。 身体上的伤痛无法阻止于尚清继续为社会奉献。他利用自己在部队期间掌握的技术,为企业设计出静电消除装置,帮助消除安全隐患;为小区居民修理家电,义务当起了"修理工"。 2004年,于尚清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次年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从警期间,他共参与30余次排爆任务,亲自挖掘、排除各类炸弹、毒气弹达2000多枚。 2014年7月,于尚清的病情突然恶化,开始频繁昏倒、吐血。同年11月6日晚10时30分,于尚清因旧伤复发,抢救无效离世,年仅58岁。 在于尚清的遗体告别仪式前一天,已确诊为食道癌晚期的原建华公安分局局长黄金念坐着轮椅赶来,要见他最后一面。这位曾经紧握着于尚清的手的局长,永远记得当年老于拆最后一颗炸弹前那种不祥的预感。 王春才评价于尚清:"他身上最大的闪光点就是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选择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独自去迎战死亡。于尚清是一名真英雄,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
2003年,黑龙江发生了惊险一幕。齐齐哈尔某酒店出现十一枚定时炸弹,排爆专家于尚
熹然说历史
2025-04-05 23:21:5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