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名美国女子苦学麻将无果,竟对麻将起了歪心思。她们注册了一个麻将公司,将麻将抹去了中国元素,取而代之的是花里胡哨的牌面,将中国麻将改造的面目全非。还大放厥词:“中国的麻将又丑规矩又多,看我的!” "我们没能做到给予中国麻将基本的尊重,令所有麻将爱好者十分痛心,对此呈上我诚挚的歉意!"2021年初,一则道歉声明在社交媒体上刷屏,随后发布者迅速注销了公司和所有社交账号。这场风波的主角是三名美国女子,而这场闹剧的开始,要追溯到一年前的一个"创意"。 麻将,这个起源于中国、拥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游戏,因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逐渐赢得了全球玩家的喜爱。在美国,麻将甚至被赋予了"东方魔牌"的美誉,彰显了人们对这一东方智慧结晶的敬畏。然而,文化传播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有时会被误解,有时则会遭遇不敬。 在全球文化交流的大潮中,不同国家的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也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面貌。一种是尊重传统、批判继承;另一种则是草率改造、面目全非。这两种态度的差异,可以从两个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案例中窥见一斑。 一对美国夫妇在使用筷子时发现了一个实际问题:传统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头部常常会接触到餐桌表面,如果桌面不干净,就会造成卫生隐患。于是,他们开始思考如何改进这一古老的餐具。最终,他们设计出了一款新型筷子——前端依然保留传统的木质材料,后端则改用菱形钢。这样的设计既保留了筷子的传统使用方式和文化特色,又解决了卫生问题。这款改良版筷子一经推出,就在国外市场大受欢迎,竟然卖出了40万套。 这对夫妇的成功,在于他们尊重并理解了筷子的文化内涵,在保留其精髓的前提下进行了合理改良。他们的改进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是对传统的批判性继承,而非粗暴否定。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0年那三名美国女子对麻将的"改造"。她们因为无法理解麻将的复杂规则,不是选择尊重并学习,而是决定彻底"改造"这一古老游戏,结果是将麻将剥离了所有中国元素,用五颜六色的现代图案取代了传统符号,甚至公开贬低原版麻将"又丑规矩又多"。 凯特第一次接触麻将是在一次朋友聚会上。那天,她看着朋友们围坐一桌,手指灵活地摸牌、出牌,时而喊着"碰"、"杠"、"胡了",显得十分热闹有趣。这种源自东方的古老游戏立刻吸引了她的注意。她开始每天坐在牌桌旁,试图理解这个被美国人称为"东方魔牌"的游戏规则。 然而,麻将的规则远比凯特想象的复杂。饼、条、万、风、箭牌,各种组合与玩法,让她看了许多天依然一头雾水。与大多数人面对难以理解的事物选择放弃不同,凯特的挫折感逐渐转化为一种特殊的想法——既然学不会,那就改造它! 2020年,凯特召集了两位同样对麻将规则感到困惑的闺蜜,三人一拍即合,决定注册一家麻将公司,推出所谓"适合美国人"的麻将版本。她们大胆宣称:"中国的麻将又丑规矩又多,看我的!"这句话后来成为引发公众愤怒的导火索。 她们设计的"美国麻将"完全脱离了中国传统元素。传统麻将中的饼、红中、北风、发财等符号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面粉、闪电等现代涂鸦图案。牌面不再是传统的白底黑字或红字,而是采用了五颜六色的配色方案,让人看了眼花缭乱。为了增加商业吸引力,她们还为产品贴上了"极简设计"和"欧洲风格"的标签,试图提高产品身价。 这种改造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变化,更是对麻将灵魂的彻底剥离。对麻将爱好者来说,传统麻将的精华部分在于摸牌的触感与判断——老玩家往往能仅凭手感就辨别出牌的种类。而这些女子的改造使得这一核心体验完全丧失,等于抽走了麻将的灵魂。 当这款"美国麻将"在市场亮相后,立即引发了强烈的反弹。麻将爱好者们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不满,认为这不是创新,而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各大媒体也开始关注这一事件,纷纷发声支持保护中国传统麻将文化。 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声,三名女子最终难以承受压力。2021年初,她们发表了正式道歉声明:"我们没能做到给予中国麻将基本的尊重,令所有麻将爱好者十分痛心,对此呈上我诚挚的歉意!"随后,她们迅速注销了公司和社交媒体账号,这场闹剧才算告一段落。
2020年,3名美国女子苦学麻将无果,竟对麻将起了歪心思。她们注册了一个麻将公司
鹏天玩转旅游
2025-04-05 23:45:2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