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主席的旧居还未修缮,照片中可以看到半是灰瓦覆盖的屋子,另一半则是以茅草

史记新说吧 2025-04-06 14:49:12

五十年代,主席的旧居还未修缮,照片中可以看到半是灰瓦覆盖的屋子,另一半则是以茅草搭建而成。这所宁静的院落坐落在韶山村的山坳之中,周围三面环绕着郁郁葱葱的青山,屋前则是两方碧波荡漾的池塘,水面上映照着蓝天白云,景色宜人。   人杰地灵,孕育伟人之地!   毛主席的伟大,伟大在他的思想之上,从贫穷的山区走出来,毛主席能有如此的高瞻远瞩、雄才伟略,只能说,时势造英雄,五千年泱泱华夏,天地不忍毁之,才将带中华走出泥泞的重任交给了毛主席。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毛主席也是如此,从华夏大地的最低端,一步一步走上巅峰,他用他的才能征服了全中国,也征服了全世界。   放眼望去,从古至今的历史里,有几个人的功德能与毛主席并肩?将毛主席放在全世界最伟大的领袖位置上是一点都不为过。   中国的古代,历届太子都享受着全国最优质的资源,为了承继大统,太子或被寄予厚望的皇子从小就被教导为官为政之道,博览前朝所有书籍,通晓前朝所有秘辛之事,这些人,一出生就是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毛主席生活在山区的农村家庭,虽说家里的条件比纯种地农民要好上两分,但终究是农村人,没有走出韶山读书前,毛主席也是满山遍野疯跑的小孩,从来没有像前朝太子皇子般受过顶尖的教育。   但毛主席却在12岁那年,写出满怀壮志的诗,“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生长在农村,靠着落后且古板的基础书籍,毛主席居然有立志四方的远大梦想。   在泱泱中华最难的时候,最内忧外患的时候,毛主席站了出来,拔除了民族那颗根深蒂固的旧思想赶走了日军的入侵,稳定了国内政权,建立了新中国,解放了全中国,让中华民族以全新的姿态站了起来。   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在伟人的奋力改写下,彻底颠覆,人人平等,妇女能顶半天,劳动人民最光荣...毛主席用全世界都无法理解的高度思想,改写了五千年泱泱中华的命脉,从新中国建立之后,这片土地就大变了模样。   同为共产主义的国家很多,包括前大哥苏联,但在马克思、列宁去世后,那股共产主义思想就发生了变化,心思不再纯粹,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宗旨渐渐成了口号。   然而,中国却依旧坚定着当初的信念,不偏不移,继续沿着毛主席思想奋发向前,不到80年时间,新中国就从破败不堪的战后模样,发展成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大国。   回望这几十年的发展,毛主席的领导和思想产生了巨大作用,如此伟大的一个人,谁能想到,却过着清贫的一生。   一件睡衣可以穿20年,补丁都没地缝了,才肯换件新的衣裳,遇上三年天灾,身为一国领导人,毛主席明明可以过上好日子,他却选择和群众站在一起。   群众吃不上饭,他也一起吃糠咽菜,群众没肉吃,他也停掉了肉,群众在受难,他连烟茶都一起停了,不贪图国家一分,不索要群众一分,这样的领袖,是国家之幸,是民族之幸!   未曾修缮的毛主席旧居,半边灰瓦覆盖的房子,半边茅草搭建的偏房,这就是毛主席在走出韶山前的家,没有任何的贵气,处处是贫困。   硬是要夸,只能说说环境,宁静的小院被绿野山坳环绕,郁郁葱葱的青山让四周充满了灵气,屋前的池塘碧波荡漾,蓝天白云时,池水映照着一幅绝美的田园山水画。   质朴的环境养成了毛主席节俭的好品质,不管身居何位,毛主席都没有被资本腐蚀,他的性格就犹如旧居那间屋子,无论春夏秋冬,都稳立于山间,不偏不倒。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   毛主席把他的一生都交给了国家和人民,他的眼里只有民族大义,只有民族存亡,个人的荣辱得失早就抛到了脑后,中华民族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么杰出的领袖,才得以站上世界之巅!

0 阅读:0
史记新说吧

史记新说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