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北京一12岁的男孩见家里柜子没锁,便打开柜子,拿了5毛钱,准备去买冰棍,这时,一个笔记本引起了他的注意,里面还夹着一封信,信里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2年的一个夏日午后,北京大兴的一个普通农家小院里,12岁的祁国建正蹑手蹑脚地靠近家中那个平日里总是上锁的柜子,那天,母亲出门忘了锁门,他瞅准机会,打开柜门,伸手摸出了5毛钱,打算跑去村口买根冰棍解暑。 可就在他准备关上柜门时,一本有些破旧的笔记本映入眼帘,里面还夹着一封泛黄的信,他好奇地抽出信,展开一看,里面的内容却让他愣住了——信中赫然写着他可能是抱养的孩子,这突如其来的信息像一块巨石砸进他平静的生活,让他手足无措,连冰棍都忘了买。 回到自己的小房间,祁国建反复读着信上的字迹,心里却生出一丝疑惑,信里提到一个“齐”姓,而他的姓是“祁”,这细微的差别让他觉得或许这封信跟他并无关系。 他开始回忆起父母对他的种种疼爱,小时候,每逢打雷,他总是吓得瑟瑟发抖,母亲便会紧紧抱住他,用手捂住他的耳朵,直到雷声远去;家里炖鸡时,父母总会把两个鸡腿都夹到他碗里,自己只吃些边角料。 这些画面在他脑海中闪现,让他觉得父母如此爱他,怎么可能不是亲生的呢?他安慰自己,这封信或许只是个误会,便将它塞进书包,决定暂时忘掉这件事。 然而第二天放学回家后,他忍不住想再看看那封信,却发现书包里空空如也,信不见了踪影,他心里一惊,猜测可能是母亲发现了信并拿走了。 这一刻,他开始相信自己真的是抱养的,接下来的几天,他惶惶不安,生怕父母知道他发现了这个秘密后会对他有所改变。 他偷偷观察着父母的一举一动,可母亲依然忙着给他做饭,父亲依然会在晚饭后和他聊上几句,一切都和从前没什么两样,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的疑虑渐渐被日常生活的平静掩盖,那个秘密也慢慢沉进了心底。 两年后的一个夜晚,14岁的祁国建和母亲并排躺在炕上,昏黄的灯光洒在两人身上,母亲突然转过身,语气郑重地说:“国建,我有件事要告诉你。” 他心头一紧,隐约猜到母亲要说什么,下意识地翻过身背对着她,果然,母亲轻声说道:“你不是我亲生的。”这句话像锤子敲在他心上,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母亲起身,从柜子里拿出那封早已泛黄的信,递到他手上,她告诉他,当年他的亲生父母从福建来北京看病,家中一贫如洗,连奶粉都买不起,怕养不活他,才将刚满月的他托付给了他们,她还说,信上有地址,将来他若想找亲生父母,可以凭此去寻。 祁国建接过信,眼泪模糊了视线,他既震惊于身世的真相,又感动于养母的坦诚与宽厚,那一刻,他明白了,无论血缘如何,这对养育他的父母早已用无尽的爱将他融入这个家。 1997年,上高中的他终于鼓起勇气,偷偷按照信上的地址给福建寄了一封信,满怀期待地想联系亲生父母,可没过多久,信却因“查无此人”被退回。 他有些失落,却没放弃寻亲的念头,只是随着时间推移,生活给了他更大的考验,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常年需要住院治疗,他不得不把寻亲的计划一再推迟,全心照顾这个养育他的家。 2017年,祁国建已37岁,看着养父母日渐苍老,他心里愈发焦急,他担心如果再不寻找亲生父母,可能永远失去见他们的机会,养父母看出他的心思,鼓励他说:“去吧,找到了也是一门亲戚。” 在他们的支持下,他求助了公益寻亲节目《等着我》,经过节目组的努力,他终于在杭州找到了亲生母亲毛燕娇,那一刻,毛燕娇紧紧抱住他,泪流满面地说:“儿子,妈妈对不起你,当年实在没办法,只想给你找条活路。” 祁国建连连点头,哽咽着说:“我知道,我都明白。”原来,当年毛燕娇夫妇将他送给祁家时,曾承诺永不打扰,如今重逢,她满心愧疚,却也欣慰儿子过得幸福。 从此,祁国建拥有了北京和福建两对父母,养父母依然把他当作亲生儿子,叮嘱他有空多看看亲生父母;毛燕娇则常念叨,要他好好孝顺养父母。 两个家庭因他而联系在一起,彼此关怀,宛如亲人,他曾以为那封信带来的是一生的遗憾,可没想到,它最终让他收获了双份的爱与温暖,那次柜中的意外发现,不仅揭开了他身世的秘密,更串联起一段充满包容与感恩的人生旅程。 如今,他常说:“我有两个家,北京的父母给了我成长,福建的父母给了我生命,他们都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人。”在爱与理解中,他原本不完整的人生,终于变得圆满。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等着我》——为缘寻找,为爱坚守
1992年,北京一12岁的男孩见家里柜子没锁,便打开柜子,拿了5毛钱,准备去买冰
如梦菲记
2025-04-06 15:34:29
0
阅读:1499
一个老头
养父母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