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达利欧发了条小文,简单解读了一下关税的影响——这个机器到底如何运行的?
关税的本质,会增加实施关税国家的收入,但同时会拉低全球产能效率,带来全球滞涨。的确,进口国通过实施关税可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海外竞争,但也会让本国企业更为低效,还需要货币和财政政策的配套才能活下来。当然,这也代表着本地企业会同时减少对海外产能和海外资本的依附,如果是在全球局势紧张的背景下,或许会十分有益。
上述这些看起来简单易懂。但关税最终所带来的影响并非如此简单粗暴,而是取决于诸多因素。
比如,
被增收关税的国家如何做出反应?汇率的走向?央行要如何做出货币政策和利率的调整,政府又将在应对压力时做出哪些财政政策的改变?
还有更具体的,会带来的更深层次影响的:
- 如果引发报复性关税,就可能引发经济滞胀;
- 货币政策根据本国情形进行调整,到底是通胀还是通缩:如果货币政策宽松,实际利率下调,本国货币贬值;如果货币政策收紧,提升利率,本币升值……这些通胀或者货币紧缩的的影响还要通过财政政策进行中和……
所以不难看出,这其中有很多“移动的板块”,有太多因素要去衡量,最终才能真正判断出关税给市场带来的影响。
然而,有一些背景和未来依然清晰。
1)生产力,贸易和资本的失衡(比如债务高企),必须要通过某种方式下调,否则对货币,经济和地缘因素都会十分危险。
2)这些变化很有可能是通过突然的,非正常的方式发生的(这一点在他的新书《国家如何破产(How Countries Go Broke: The Big Cycle)》中有过详细表述
3)货币,政治和地缘政治所带来的长期影响,大都取决于对债务,政治和资本市场的信任。一国的财富,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系统,决定一国是否是在生活,工作和投资上都有吸引力的目的地。
这里又不得不提到美元。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这给它带来独一无二的优势——比如借贷。。。然后任意使用这种特权,就让美元过度借贷成了问题。要降低债务问题,就要动用“非常”的方式。
无论如何,这些调整方式是非市场的,也是非经济的。
以上是达利欧的分析。
然而实际上,万变不离其宗,关税一定会在短期内伤害“高风险偏好”(risk-on)的资产,比如股市和大宗商品。这一点在最近一周美股市场已经看得十分清楚,上市公司估值和利润水平都会受到极大影响,大宗商品则是受限于成本增加需求减弱。。。整体而言通胀和风险一定会影响所有“高风险偏好”资产。
最近有很多人又重新拾起了瑞-达利欧的经典书:《原则》,在这“橙天鹅”与灰犀牛齐飞的世界,保持一缕内心的宁静。
拥抱现实,应对现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