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位外国使臣前来访问,提议比酒量,朝中大臣无人敢应战,朱棣大怒。这时,一位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4-07 09:02:10

明朝,一位外国使臣前来访问,提议比酒量,朝中大臣无人敢应战,朱棣大怒。这时,一位文质彬彬的新科状元站了出来,与那位使臣大战三天三夜,结局连朱棣都惊呆了! 这位气质儒雅的文状元名叫曾棨,当他挺身而出的时候,真是让满朝文武官员惊掉了下巴,能写能画的状元不足为奇,但看着他文质彬彬的样子,真不像是会喝酒的。 众官员再看看旁边站立的外国使臣,对方长得人高马大、五大三粗,单看体格,就像是个千杯不醉的酒鬼。 一个官员马上下跪在地,说道:“陛下,臣的手下有一名武士,号称千杯不醉,可以让他一试”。 这名官员看也不看曾棨,在他的心目中,这位新晋的文科状元拿笔写诗还行,至于喝酒,恐怕一杯酒就醉倒了,但朱棣确实不想让一名武士代表大明朝对战。 他看了一眼曾棨,说道:“文科状元,你可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后果吗?你将代表大明出征,如果输掉这场对酒比赛,犯下的可是欺君辱国之罪,你愿意承担如此罪责吗?” 曾棨一听这是皇帝不相信自己啊!他立刻跪在殿下,朗声说道:“臣自小常饮酒作诗,从未醉过,臣愿替国出征,如若在对酒中落败,自愿承担一切后果。” 朱棣听闻此言,还是不相信地问道:“你既然说从未醉过,那你究竟能喝几坛酒啊!” 曾棨面不改色地应答:“陛下请恕臣无知,臣也不知道能喝几坛酒,只知道可以一直喝下去。” 众多官员闻言,不免觉得好笑,但是在皇帝面前又不能造次,只在心里暗骂曾棨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黄毛小儿。 朱棣却突然对曾棨有了信心,最终将这项对酒比赛的任务交给了新任的文科状元。 就这样,大明朝派出了曾棨,与外国使臣开始了对酒比赛。 比赛的第一天,出于对外国使臣的尊重,比赛用的酒是外国酿制的葡萄美酒。 曾棨虽然以前并没有喝过葡萄酒,但很快便适应了这种酒的味道。 只见他与外国使臣推杯换盏,几个时辰过去,两人不分上下,脚底下摆满了装酒的酒杯和酒具,一天一夜,胜负未分。 第二天,两人喝的是大明朝酿制的美酒佳酿。 两人继续推杯换盏,喝到晚上的时候,外国使臣的脸上已经渐渐有了红晕之色,而曾棨却面不改色,喝到兴致之处,还吟诵了几首诗词。 比赛来到了第三天,这是最为关键的一天了。 两人早上喝的是外国的葡萄酒,下午至傍晚时分,喝的是大明朝的美酒佳酿,两种酒品掺杂在一起,更容易致人酒醉。 外国使臣的脸上颈部已经红成了一片,走路也开始踉踉跄跄,而曾棨却依然与众人谈笑风生,面上不曾带有一丝酒醉之意,喝到高兴的时候,直接抱起酒坛狂饮不止。 外国使臣终于撑不住了,向众官和皇帝抱拳说道:“明朝帝国的文臣竟然如此厉害,本使甘拜下风,自愿认输。” 朱棣望着满面通红的外国使臣,不由得哈哈大笑。 就这样,曾棨为大明朝争得了面子,而他的头顶上不仅有文状元的名号,又多了一顶酒状元的帽子,酒状元的名气虽响,但还是有不服之人前来挑战。 英国公张辅也是个喜欢饮酒之人,他不相信曾棨是千杯不醉,于是便派人将他请到了自己的府上,还为他准备了一个装酒的大圆桶。 曾棨虽然不是好胜之人,但却也不敢违背英国公的美意。 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当众再次展现自己的酒量。只见他一杯一杯地喝下去,圆桶里的酒慢慢减少,但他却是毫无醉意。 英国公命令手下不停地往圆桶内倒酒,曾棨从早上喝到了晚上,所有陪酒的人都被他喝倒在地,曾棨却安然无恙地回到了家中,吐字依然清晰,脚步依然稳健。 第二天一早,在上朝的时候,英国公见到了清醒无比的曾棨,不由得连连赞叹:“状元真是海量,担得起千杯不醉的名号。” 从此,再也没有人敢与曾棨斗酒了。 曾棨为什么能有如此海量,无人得知,大概是因为他的体质特殊,对酒精有自我解除的功能。历史上的文武状元有不少,但文状元与武状元同属一人的情况却不多。 曾棨本是个满腹经纶的文科状元,没想到让他更出名的并不是他的文采,而是自己的酒量,一场斗酒比赛让他扬名天下,而这个故事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绚烂的一笔。      

0 阅读:165

评论列表

用户14xxx96

用户14xxx96

2
2025-04-07 09:59

一段佳话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