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红庙行 一一血泊中诞生的第七师 1941年1月6日

寒云她 2025-04-07 10:11:06

清明红庙行 一一血泊中诞生的第七师 1941年1月6日,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军长叶挺谈判被扣,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被叛徒杀害。惨案之后,新四军第二支队政委黄火星、第三支队参谋长黄序周、军特务团团长刘别生、第一团团长张铚秀等率部分突围人员先后到达无为县,共700余人。中共皖南特委书记李步新也突围到无为。这些"皖南事变"血泊中英勇突围出来的人员是宝贵的种子,是创建新四军第七师和皖江抗日根据地的骨干力量。 ″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军委于1941年1月20日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2月,中共中央军委将在华中的八路军、新四军改编为7个师。第七师由无为游击纵队、第三支队挺进团以及散布在皖南和突围至无为的皖南部队组成。 1941年5月1日,第七师正式成立,师长张鼎丞(未到职),政委曾希圣,参谋长李志高(后为孙仲德),政治部主任何伟。下辖第十九旅,挺进团,独立1营,独立3营,特务营。第十九旅辖第55、56团,孙仲德任旅长,曾希圣兼政委,全师约1900余人。第七师成立后,师部即由无为县东乡进入巢南山区。同日,无为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吕惠生任县长。随后,为进一步加强区、乡政权建设,相继颁布各项法令、政策,调动广大人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使巢无地区成为坚强的抗日阵地,也使无为成为皖江根据地的中心区域。 1942年初,新四军军部派傅秋涛(″皖南事变″中,率部突围最多的原新四军将领)任第七师副师长。1943年2月,皖中抗日根据地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第七师师部兼皖中军区领导机关,第七师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改编含和、皖南、沿江、巢合庐四个支队。同年10月,新四军第二师第六旅旅长谭希林率所部第16团划归第七师,谭希林任第七师代师长。1945年5月,第三师独立旅划归第七师,至此第七师主力部队已发展到3万人,组建地方武装7000余人。第七师建立了皖中、皖南抗日根据地,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歼敌2万余人。 1945年10月,第七师奉命编为第十九、二十、二十一旅,撤离皖江地区,北调山东,后分别编入华东野战军第四、第六、第七纵队。

0 阅读:37
寒云她

寒云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