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丑陋”的老军人是川军代表涂伯毅,他在长津湖战役中被毁容,被毁容后,他曾长期将自己关在家中不肯出门,他害怕自己丑陋的样子会引来异样眼神,也怕吓到别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涂伯毅怀揣着对新中国的憧憬和对革命事业的热忱,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从军之路。
那个时候的他,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他也许不会想到,短短几年后,命运会给他开出一张怎样的答卷。
1951年,朝鲜战争爆发,涂伯毅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他和战友们并肩作战,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
然而,战争是残酷的,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敌军的凝固汽油弹如同恶魔的獠牙,狠狠地咬在了涂伯毅年轻的身躯上。
烈焰吞噬了涂伯毅的容颜,也几乎夺走了他的生命,在生死边缘徘徊了许久,涂伯毅终于被送回国内接受治疗,八次艰难的手术,才勉强保住了他的性命。
医院里的医护人员心疼这个年轻的战士,小心翼翼地移走了病房里所有可能反光的物品,生怕他看到自己伤后的模样受到打击。
1953年,涂伯毅因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被授予"特等功臣"称号,这份荣誉,是国家对他牺牲的最高褒奖。
然而,对于涂伯毅来说,这份荣誉却难以抚平内心的创伤,当他终于看到自己伤后的容貌时,曾经阳光帅气的小伙子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张伤痕累累的面孔。
从那时起,涂伯毅开始封闭自己,他不愿出门,害怕自己的样子会引来异样的目光,更怕会吓到无辜的路人。
曾经意气风发的战士,此时却如同一只受伤的野兽,蜷缩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不愿面对这个世界。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希望,在这段最黑暗的日子里,是书籍为涂伯毅打开了一扇窗。他开始大量阅读,从书本中汲取力量。
渐渐地,他意识到,虽然自己的容貌已经改变,但内心的信念和对祖国的热爱却从未改变。
与此同时,涂伯毅的战友易如元也经历着相似的磨难,易如元在战争中失去了左臂和右眼的视力,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两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如今都被战争的阴霾笼罩,但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们找到了彼此,成为了相互扶持的力量。
1958年6月1日,是涂伯毅人生的转折点,在那个特殊的儿童节,他和易如元等伤残军人一起,参加了一场特殊的演出。
当他们站在舞台上,用残缺的身体演绎着对生活的热爱时,台下掌声雷动,更让涂伯毅激动的是,演出结束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来到后台慰问他们。
周总理握着涂伯毅的手,眼中充满了感激和敬意,从那以后,涂伯毅彻底改变了,他不再自暴自弃,而是积极投身于爱国主义教育事业。
他经常被邀请到学校和企业演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年轻一代,每当他站在讲台上,那张伤痕累累的脸就成了最有力的教材,无声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可贵。
涂伯毅的故事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子女,他的两个孩子先后参军入伍,继承了父亲保家卫国的遗志,这让涂伯毅感到无比欣慰,他觉得自己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2021年,涂伯毅的事迹被搬上了大银幕,电影《最可爱的人》真实还原了他的人生经历,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位默默无闻的英雄,当电影中涂伯毅那张伤痕累累的脸出现在大银幕上时,无数观众为之动容。
十指扣三生
向老前辈致以最高的敬意[作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