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上发动贸易战的四位总统及其结果】 1. **赫伯特·胡佛(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 - **背景**:1929年大萧条爆发后,美国农业和工业部门要求提高关税保护就业。 - **措施**:签署《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将平均关税从38%提升至59.1%,涉及2万多种商品。 - **结果**: - 全球30多个国家实施报复性关税,1929-1934年全球贸易萎缩约66%。 - 美国出口额下降61%,GDP缩水50%,失业率飙升至25%。 - 法案被普遍视为加深大萧条的灾难性政策,胡佛在1932年大选中惨败。 2. **约翰·肯尼迪(1960年代,鸡肉贸易战)** - **背景**:欧共体(今欧盟)对美国冷冻鸡肉征收高关税,保护本土养殖业。 - **措施**:肯尼迪对欧洲土豆、卡车等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甚至威胁削减驻欧美军。 - **结果**: - 美国最终妥协,但欧洲消费者面临鸡肉价格上涨。 - 美国汽车业因缺乏国际竞争,错失现代化转型机会,后续通用、克莱斯勒破产。 3. **罗纳德·里根(1980年代,美日贸易战)** - **背景**:日本经济崛起,美国对日贸易逆差达500亿美元,制造业受冲击形成“铁锈地带”。 - **措施**: - 迫使日本签署《广场协议》(1985年),推动日元升值。 - 在汽车、半导体等领域限制日本出口,要求开放市场。 - **结果**: - 日本产业空心化,经济泡沫破裂后陷入“失去的三十年”。 - 美国短期减少逆差,但长期依赖金融化而非制造业升级。 4. **乔治·W·布什(2002年,钢铁贸易战)** - **背景**:全球钢铁产能过剩,美国钢铁业面临竞争压力。 - **措施**:启动“201条款”,对28国钢铁征收8%-30%关税。 - **结果**: - 欧盟等实施反制,WTO裁定美国违规。 - 2003年布什被迫取消关税,贸易战未改善钢铁业困境,反而拖累经济。 **共同教训** - **短期保护,长期代价**:关税战通常导致报复性措施,加剧经济衰退(如胡佛)或产业衰退(如肯尼迪、布什)。 - **政治反噬**:发起贸易战的总统(如胡佛)或政党(如1932年共和党)多遭选民抛弃。 - **全球化不可逆**:试图通过单边关税扭转贸易逆差(如里根、特朗普)往往失败,供应链会绕道第三国(如墨西哥、越南)。 当前特朗普的关税政策(2025年对华加征34%)被比作胡佛的覆辙,可能重演全球贸易萎缩与经济孤立。
【美国历史上发动贸易战的四位总统及其结果】 1.**赫伯特·胡佛(1930年
宁平淡
2025-04-07 16:15:15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