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秋天,知青李扬在公社粮站排队交粮,李扬回头一看,同来的姑娘,冻得瑟瑟发抖,缩成一团,他脱下外套,悄悄塞到她手里,谁料,这一幕落在有心人的眼里,竟然改变了他的命运轨迹。 1972年秋天,山东兴化县的粮站里人头攒动,一眼望去,黑压压的全是来交公粮的村民。知青李扬站在队伍中间,等着轮到自己,心里盘算着今年的收成够不够完成任务。 三年前,李扬从江苏扬州来到李庄村插队,满腔热血地投入农村生活。可干活哪有那么容易,没几天就被晒得黝黑,手上磨出了老茧。村里的大婶瞧他可怜,总给他煮些鸡蛋、红薯之类的,让他别把身子垮了。 有一天,李扬去打水,遇见一个姑娘也在井边挑水。一打听才知道,那是徐薇,她爸是"黑五类",全家都来这儿接受改造。李扬一看她瘦弱的身子,连忙抢过扁担说:"我来挑吧,你跟我说说住哪儿,我给你送回去。" 就这样,李扬认识了徐家。他发现徐林虽然是"敌我矛盾",但为人文雅有学问。徐林认得李扬中学的校长,两人一聊故乡,顿时倍感亲切。在这之后,李扬便频繁去徐家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 通过与徐家人的交往,李扬对读书的兴趣也逐渐被激发。徐林常常鼓励他:“生活再苦,也不能放弃学习,多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李扬将这句话深深记在了心里,并且在繁忙的农活之外,空闲时也开始翻阅书籍,虽然环境艰苦,但他始终不放弃学习。 然而,随着李扬与徐家的关系愈发密切,也开始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村里的人开始指指点点,甚至有人警告李扬不要与“黑五类”过于接近,因为那样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李扬知道,这样的言论并不是没有道理,但他依旧坚持认为,徐林虽然背景特殊,却是一个有学识、懂道理的人,而徐薇更是一个真诚、善良的姑娘。在李扬心中,徐家人的人品和情义远比他们的背景更加重要。 转眼到了72年秋,粮站里排起了长队。李扬正心焦,忽然瞥见前面的徐薇冻得直哆嗦。他赶紧把身上的棉袄脱下来,不由分说给她披上。这一幕正巧被村干部撞见,训斥李扬"胳膊肘往外拐",帮黑五类还这么张扬。 李扬压根没当回事。第二年,村里接到通知,要选人进厂当工人。村干部原本推荐李扬,却被上面否了,就是嫌他离徐家太近。李扬这才如梦初醒,原来好心帮人,害的却是自己。 徐薇得知后很是自责,让李扬别再来找她,省得连累前程。可李扬握着她的手说:"只要你在,啥都不重要。"徐薇被他的真心打动,泪水溢出了眼眶。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扬不再隐晦地与徐家往来,他公开表示自己是为了帮助“黑五类”子女接受教育进步而出入徐家。后来,李扬和徐薇两人坠入爱河,徐薇的父母也默许了他们的恋情。这段跨越身份、背景和社会阶层的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愈加深厚。 1976年,李扬因为在帮助“黑五类”子女教育方面做出了贡献,获得了进城的机会,被调入扬州发电厂工作。虽然身处大城市,生活逐渐安稳,李扬和徐薇依然保持着书信的往来,时常互诉思念与家常。 1977年,徐家一家恢复了名誉,顺利回到扬州。李扬得知消息后,立刻骑上自行车,急速赶到徐家。当两人相见时,眼中闪烁的不仅是泪水,更是经历了种种风雨后的喜悦与温暖。 随着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李扬和徐薇都报名参加了考试,最终双双考上了大学。毕业后,他们领取了毕业证书和结婚证书,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在接下来的岁月中,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奋斗,最终在上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岁月虽然流逝,但他们的爱情故事从那个初见的秋天开始,经过了风风雨雨,延续到了岁月静好的晚年。 李扬与徐薇的命运,因一次偶然的相遇发生了改变。他们的感情经历了艰难与挑战,却始终没有动摇。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他们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让这段深厚的爱情得以实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出生如何,背景怎样,只要心中有爱,命运就能改变,幸福也能追寻到。
1972年秋天,知青李扬在公社粮站排队交粮,李扬回头一看,同来的姑娘,冻得瑟瑟发
墨染青天
2025-04-07 18:41:04
0
阅读: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