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将军级特务战犯打架:沈醉不是最强,周养浩徐远举排不进前三? 1956年,沈醉等一批曾经的军统特务被集中到北京功德林高级战犯管理所。 沈醉在自己的回忆录《战犯改造所见闻》中详细列出了与自己同处在战犯管理所的众多高层人物。 其中包括军统局的军事情报处正副处长鲍志鸿、胡屏翰,训练处正副处长郑锡麟、李修凯,电讯处副处长董益三等。 沈醉还遇到了一些曾经的区长和站长。 例如原军统东北区区长文强、北平站站长徐宗尧等。 这些人最初分散在各地,1956年开始,按照职级,武官少将以上、文官厅长以上的人员陆续被集中到功德林。 沈醉刚到时,他的一个老对手,董益三,已经在那里等候他。 董益三曾在军统中担任过电讯处副处长。 沈醉一进入这个环境,就感到董益三的冷眼相待。 在管理所里,沈醉遇到的还有许多曾经的敌人和对手。 董益三曾在战犯管理所上亲自给黄维打了一个耳光。 沈醉虽然心中愤怒不已,但他明白自己并没有与董益三对抗的勇气。 在沈醉的回忆中,他虽然总是口口声声说自己练过武艺,甚至称自己在年轻时也曾杀人无数,但在功德林,他并没有如他所言那样与人发生过肢体冲突。 相反,他总是尽量避免与他人发生直接的冲突。 徐远举和周养浩这两位将军级特务,虽然在理论上与沈醉是同一阵营,但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复杂。 沈醉曾在回忆中提到,自己虽然有些许能力,但面对这两位,他不敢轻易出手。 在战犯管理所,沈醉习惯于通过交朋友来保护自己。 与他相对的,徐远举和周养浩因为性格上的问题,常常被其他战犯排斥。 他们的行为让他们在管理所内处于较为尴尬的地位。 文强是文天祥的二十三世孙。 他在黄埔四期时已在与同学的较量中脱颖而出。 文强被川军囚禁在监狱时,他不仅凭借自己出色的武技脱险,更在越狱前将与他同监的江洋大盗一拳打倒,迅速成了监狱中的“老大”。 该盗在当天便被处决。 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文强的声名赫赫。 即使是性格强硬的徐远举,面对文强时也只能恭敬称其“前辈”或“长官”。 徐远举能晋升为少将,得益于文强的调动。 沈醉、徐远举、周养浩这三人,虽在历史中有一定的名气,但在实际战绩上与文强相比,差距不小。 沈醉曾是军统的行动组组长,起初不过是个通讯员。 徐远举和周养浩虽然在军统内部有一定地位,但其所作所为多是在审讯中表现出暴力,对敌作战的经验和胜利少得可怜。 与文强的亲身战斗经历相比,他们的名声更多依赖于幕后工作。 文强还是少将级别的特务。 在与日伪特务的交锋中,他一度凭借过人的武力制敌,甚至在一场单挑中成功制服了敌方少将特务。 这样的战绩在军统历史上十分罕见。 沈醉、徐远举与周养浩的行动多是局限在内部的管理与审讯之中,不像文强那样深入敌阵,身先士卒。 面临被捕时,沈醉、徐远举、周养浩等人也显得非常胆怯。 1959年,新中国第一次实施特赦。 经过筛选,多名国民党高级战犯获得特赦。 其中,杜聿明作为黄埔军校一期生,在抗战中担任了东北、徐州等多个重要战区的指挥职务。 然而,杜聿明在改造期间表现积极,此外,他的女婿是华裔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这一家庭背景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与杜聿明同样值得关注的是王耀武。 在抗战后期,王耀武指挥的74军曾立下赫赫战功。 在1948年济南战役后被俘,王耀武通过广播公开呼吁反对内战,号召国民党军队向人民投诚。 进入功德林后,他的改造表现也是非常积极。 此外,黄埔一期的曾扩情和宋希濂也成功获得特赦。 曾扩情长期从事党务工作,手中鲜有战斗责任,因此在改造表现上也相对较好。 宋希濂则在抗战中表现出色,他与陈赓的深厚友谊也为他的特赦增加了分数。 尽管他曾在黄埔时期退出共产党,但两人在私交上始终未曾断裂。 还有杨伯涛、郑庭笈和邱行湘,这三人在功德林中的表现也得到了认可。 特别是杨伯涛,他背后有黄维等土木系将领的支持,最终成为该派系的代表之一获得特赦。 在这些特赦名单中,也包括了一些较为“杂牌”的将领,如陈长捷和卢浚泉等。 陈长捷曾在解放战争中为傅作义所用,尽管在初期未列入特赦名单,但通过傅作义的几次请求,最终也获得了特赦。 而卢浚泉也因其在功德林中的表现以及与地方势力的关系,得到了特赦的机会。 参考文献:[1]任唤麟,刘雪.我国传统素食餐饮特点研究——以《素食谱》(1925)与《功德林素菜谱》(1982)等为例[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8(3):5-836
五个将军级特务战犯打架:沈醉不是最强,周养浩徐远举排不进前三? 1956年,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4-07 19:42:30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