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5月,乔冠华为毛泽东起草“五二零”声明,只花了1个多小时。毛泽东对乔冠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4-07 20:47:55

1970年5月,乔冠华为毛泽东起草“五二零”声明,只花了1个多小时。毛泽东对乔冠华说:“你写出这篇文章,喝了多少茅台酒啊?”周恩来也笑着说:“没有一斗,至少也有一瓶吧!”   1964年,毛泽东迎来了他71岁的生日。他在中南海设宴,董加耕是一位上山下乡的代表人物。   当毛泽东与董加耕交谈时,他特意提起了董加耕的家乡江苏盐城。毛泽东问董加耕是否知道盐城有“两乔”。董加耕不太理解,认为毛泽东指的是盐城的桥梁。经过一番思考,他才明白毛泽东提到的是胡乔木与乔冠华。   毛泽东提到的这“两乔”都是他极为倚重的贤才。胡乔木曾被誉为“党内一支笔”;而乔冠华则是我国杰出的外交家之一,曾任外交部长。   乔冠华出生于江苏盐城。他曾先后在清华大学哲学系以及日本和德国留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正在德国求学的乔冠华放弃了学业,回到了中国。   1938年,乔冠华来到香港,在《时事晚报》担任主编,并以“乔木”为笔名撰写大量文章。毛泽东在延安听闻乔冠华的名字,毛泽东曾在一次散步时提到他的文章功底深厚。 1942年,乔冠华到达重庆,并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主持了《新华日报》的国际专栏。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首次与乔冠华见面。   1970年,天安门广场举行了规模空前的群众集会。在毛泽东与黎笋的谈话后,周恩来立即着手部署此项活动,并亲自推动了声明的起草工作。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负责将毛泽东的讲话精神转化为一篇激昂的声明,而这篇声明最终在毛泽东的亲自审阅下定稿。   当天上午,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出席集会。毛泽东对美国的强硬态度通过这份声明表达得淋漓尽致。声明发布后,群众高呼口号,声势浩大。毛泽东的言辞和行动,使得那些曾对大国霸权感到恐惧的中小国家看到了希望。   1971年,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之际,毛泽东决定让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   毛泽东特别指示,乔冠华要对美国及日本在联合国的作用提出批评,并坚决反对大国操控联合国。   在代表团出发前,毛泽东亲自接见了乔冠华,向他明确提出了演讲内容的三大要点。乔冠华的演讲在联合国大会上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胡乔木出生于江苏盐城,在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时,便投身到左翼文化运动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胡乔木在1937年抵达延安,延安当时是一个汇聚了大量进步青年的地方。党组织成立了“战时青年短期培训班”。胡乔木在此担任了副主任,主要负责教学工作。胡乔木上任后,立刻着手整理和优化教学计划。   1937年到1940年,胡乔木的培训班培养了约1.2万名学员。   1940年,他发表的文章《青年运动中的思想问题》一经刊登,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篇文章首次提出了青年运动中亟待解决的思想问题,文笔流畅,毛泽东在读过后对胡乔木的才华表示了极大的欣赏。   1940年,中共中央在青训班的基础上成立了“泽东青年干部学校”,胡乔木被任命为教务长,并为学校编写了一首具有革命精神的校歌。毛泽东亲自出席了学校的开学典礼,并且在听完全体师生高唱校歌后,表示了对胡乔木工作的高度肯定。   1941年,中共中央秘书长王若飞找到了他,告知毛泽东决定将他调往主席身边担任秘书。在毛泽东的建议下,胡乔木参与了《六大以来》的历史文献校对工作。   苏德战争爆发,毛泽东需要写一篇社论来坚定国内反法西斯斗争的信心。胡乔木迅速完成了初稿,并在毛泽东的微调后迅速发表。他在1944年参与了中共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工作,这是为了准备党的“七大”召开所必须的关键文献。   1947年,胡乔木跟随毛泽东转战陕北,他依然保持着高效的工作状态。胡乔木依旧坚持每天创作大量的新闻评论。   新中国成立后,胡乔木担任了新闻总署署长、新华通讯社社长等重要职务。他的工作节奏极为紧张。   1951年,胡乔木突发胃出血,经过紧急手术,医生切除了他胃部的四分之三。手术后身体虚弱,胡乔木并未因此停下工作。   1956年,胡乔木在党的“八大”会议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并担任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他依然继续担任毛泽东的秘书职务。此后,胡乔木身体出现了严重的健康问题,无法继续承担过重的工作。他向毛泽东递交了病假请求,毛泽东迅速批准,并建议他迁移到气候宜人的地方休养。   胡乔木随后开始了近五年的养病生活。   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胡乔木创作了13首词,并寄给毛泽东审阅。毛泽东逐字逐句修改,并找来郭沫若等人进行讨论。这些词最终于1965年元旦在《人民日报》上刊登。   1990年,胡乔木开始着手撰写回忆录《回忆毛泽东》。然而,未等完成这项工作,他于1992年因病去世。   参考文献:[1]朱步楼,曹晋杰.回忆乔冠华对改进外事文稿写作的一次谈话[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110-111      

0 阅读:0
张梁看历史故事

张梁看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