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经历就像一部传奇故事,1994年,18岁的女孩被人贩子卖给老汉为妻,付钱时,人贩子嫌钱少要多收100块。农民转身要走,被拐的女孩不想再受到非人的待遇,连忙对老汉说:“我这还有80块,求求你带我走。”可谁知,她在老汉家白天在山坡地劳作,只能睡在简陋的土房,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更加让她绝望。 2007年1月,河北省表彰大会现场灯光璀璨。郜艳敏作为"2006年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站在台上,台下掌声雷动。没人能想到,这个面容平静的女教师,曾经历过怎样的人生风浪。 她的思绪不由回到了十三年前那个命运的转折点——1994年的端午节前夕。 那年,18岁的郜艳敏在河北蠡县一家毛线厂做普工。初中毕业后,家境贫寒的她不得不放弃学业,从河南老家外出打工。几个月未见父母,思乡心切的她来到石家庄火车站,准备搭乘回乡的列车。 买好票后,她坐在候车厅等待。两名中年女人坐到她旁边,热情攀谈起来。 "妹子,我们厂每月工资1500元,还包吃包住。你那毛线厂工资太低了,要不也来我们厂?"其中一个女人说道,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 当时的郜艳敏只能挣七八百元,听到有双倍工资的机会,心动不已。 "都是老乡,路上还能有个照应。"女人继续说。 善良的郜艳敏没有怀疑,跟着她们出了候车厅。拐进一个角落后,情况突然变了。她被人捂住口鼻,强行拖上一辆面包车。 "又搞了一个,别忘了打钱啊。"外面的两个女人对司机说道,脸上的热情瞬间变成了算计和冷漠。 郜艳敏被带到一个偏远的房子里,与其他几个同样被拐的女孩关在一起。几天后,她遭受了非人的凌辱和虐待,曾试图逃跑但被抓回,遭受了更多折磨。 绝望中,郜艳敏等到了前来"相亲"的刘老汉。人贩子开价2600元,刘老汉同意了,但在付钱时,人贩子突然要求加价100元。 "我们说好2600元,怎么又加价?不买了!"刘老汉转身就走。 郜艳敏惊慌失措,她不知道接下来会被卖到哪里,会遭遇什么。她忽然想起自己藏在身上的钱,连忙跪在刘老汉面前: "大叔,求你带我走吧,我有钱!"她颤抖着掏出藏好的50元。 所有人都愣住了。那一刻,她宁愿跟这个素不相识的老人走,也不想继续留在这个恐怖的地方。 最终,刘老汉以2700元的价格把她买下,带到了四面环山的下岸村。郜艳敏以为自己得救了,殊不知,这只是她漫长苦难的开始。 羊肠小道蜿蜒曲折,刘老汉带着郜艳敏翻山越岭,最终到达了被群山环抱的下岸村。眼前的景象让她心凉——几间低矮的土房,四周环山,与外界几乎隔绝,只有一条小路通向外面的世界。 "这就是你的新家了。"刘老汉指着一间简陋的土屋说道。 原来,刘老汉买她是给自己的三儿子刘三做媳妇。刘三比她大七岁,没有受过教育,大字不识,常常醉醺醺地回家。夜晚,郜艳敏被关进刘三的房间,噩梦般的婚姻生活就此开始。 白天,她在山坡上的地里劳作,披星戴月;夜晚,她躺在冰冷的土炕上,望着漏风的屋顶,泪水无声地流下。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让她比在人贩子那里更加绝望。 郜艳敏不甘心,她多次尝试逃跑。一次,她趁家人不注意,沿着山路拼命往外跑,跑了大半天,却被村里人发现并送回。回家后,等待她的是刘家人的一顿毒打,还被关在家里几天不许出门。 绝望中,她想到了死亡。一次,她偷偷拿了农药准备喝下,却被刘家人发现。刘家人担心她寻短见,反而对她稍微好了一点。"活着就好,死了什么都没了。"刘老汉劝她。 有一天,机会来了。刘三同意带她回河南老家看望父母。郜艳敏以为终于可以逃离苦海,回到父母身边就不会再回来了。然而,到家后,面对女儿的遭遇,母亲犹豫再三,最终劝她回去。 "女儿,你都结婚了,再想找个好对象就难了。"母亲的一句话,彻底击碎了她最后的希望。 两天后,郜艳敏跟着刘三回到了下岸村。她心如死灰,不明白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后来她生下了孩子,也彻底放弃了逃跑的念头。 就在郜艳敏以为自己会在这贫瘠的山村中度过余生时,1998年,命运又一次转折。村里决定办一所小学,由于她是村里文化程度最高的人,被推选为教师。 第一次站在三尺讲台上,面对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郜艳敏内心如平静的湖面泛起涟漪,仿佛枯萎的生命重新注入了活力。 "多一个认字的孩子,就少一个被拐卖的姑娘。"她暗暗下定决心,要通过教育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 郜艳敏认真地教孩子们读书、写字、算数,陪他们唱歌、跳舞、游戏。渐渐地,她的笑容也多了起来。那些孩子的求知眼神,成了她生活的动力和希望。 多年的坚持和付出,使她从受害者转变为影响他人的教育者。2006年,她被评为"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2009年,她的事迹被改编成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
“这样的公公全国罕有!”近日,山东一公公得知小两口吵架后,背着儿子给儿媳支招,说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