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副总统万斯近日在接受福克斯新闻网采访时,使用“中国乡巴佬”(Chinese peasants)一词描述中国人,引发舆论广泛批评。 万斯在讨论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政策时称,美国通过“向中国乡巴佬借钱,购买中国乡巴佬制造的东西”,将全球化经济问题归咎于中国,并使用了带有强烈贬义的“peasant”一词。在美式英语中,“peasant”指代“乡巴佬”,隐含对受教育水平、社会地位低下的群体的贬低,带有西方中心主义色彩。相较之下,“farmer”(农民)为中性词,无情感色彩。 多数网友指出,万斯的言论“愚不可及”,认为其对中国的发展现状缺乏基本认知。例如,有评论讽刺称“中国乡巴佬”实际上享有全球领先的高铁网络、电动汽车技术、低犯罪率和高性价比的公共服务。部分网友强调中国文明史远超美国,批评万斯延续“白人至上”思维,与全球多元文化价值观背道而驰。BuzzFeed新闻网讽刺称,万斯的言论“让全世界的美国人难堪”,并指出其用词暴露了美国政客的傲慢与脱离实际。观察者网等媒体批评此举为“粗鲁且无知”,呼吁美国政客正视中国的发展成就。 万斯的言论与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相呼应,主张通过保护主义减少对华贸易逆差,但缺乏具体振兴制造业的规划。美国历史上曾通过高关税保护本土制造业崛起,但当前社会结构(如年轻一代对制造业的抵触)和政策执行能力已与19世纪截然不同,特朗普团队的“口号式政策”被指脱离现实。 此类言论可能进一步激化两国贸易摩擦,加剧意识形态对立。中国网友普遍认为,美国政客的偏见阻碍了其对华政策的理性调整。部分美国民众对万斯的言论感到尴尬,认为其不仅损害国家形象,也暴露了政治精英对全球化复杂性的认知局限。 万斯使用“中国乡巴佬”一词,既是语言上的失当,也反映了部分美国政客对中国崛起的焦虑与刻板印象。尽管其试图通过煽动民族情绪为贸易保护主义辩护,但此类言论在国际舆论场中适得其反,凸显了美国政治话语中的分裂与矛盾。若美国希望真正解决贸易失衡问题,需摒弃偏见,以更务实的态度审视全球产业链的合作本质。
美国副总统万斯近日在接受福克斯新闻网采访时,使用“中国乡巴佬”(Chinese
君旭和趣事
2025-04-08 00:14:4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