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袁世凯在临死前叫来义子段芝贵,气息奄奄地吩咐道:“将来我出殡时,你务必穿一身红衣送我。”段芝贵不明所以,但这毕竟是义父的遗愿,他也只好点头答应。出殡那天,段芝贵果然身穿红衣送葬,没想到才走几步路就出了意外,只听一声枪响,一颗子弹便飞速穿过了他的身体。 1916年,袁世凯躺在病床上,满面愁容地凝视着窗外。曾经叱咤风云的大总统,如今只剩下奄奄一息的躯壳。想起一生的辉煌与成就,从小站练兵开始,到直隶总督,再到临时大总统,本应是一段无比风光的人生。可如今,83天皇帝梦的破灭,却让他承受着全国人民的唾骂。 "父亲,您该吃药了。"袁克定端着汤药,走到病榻前。袁世凯看着这个1878年出生于河南项城的长子,眼中闪过复杂的情绪。当年,这个独子可是他最引以为傲的继承人,精通德英双语,留学德国归来,眼界远超同辈。正是这样的背景,让他顺理成章地成为自己的核心幕僚。 然而,正是这个儿子,推动了他走向帝制的不归路。 "为什么要伪造《顺天时报》?"袁世凯突然问道,声音里带着无尽的失望。 袁克定身体一僵,放下药碗。多年前,为了实现自己成为"皇太子"的野心,他曾掏出3万银元购置印刷设备,每日编造"宫廷版"《顺天时报》,将反对帝制的言论改为颂扬,将外国的劝告全部抹去,营造出举国拥戴的假象。 直到袁世凯的三女儿袁静雪发现两份报纸的差异,真相才被揭开。那一日,袁世凯震怒质问,鞭笞了袁克定,斥其为"欺父误国"。可为时已晚,帝制的步伐已经无法停止。 就在袁世凯陷入回忆之际,帐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他的干儿子段芝贵正躬身走进来。看到这个天津武备学堂出身的得意门生,袁世凯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段芝贵,这个"民国第一皮条客",凭借讨好上级的本事一路高升。当年,他善于察言观色,经常从各地选购名妓送给袁世凯,因此深得欢心。在袁世凯的提拔下,他从天津巡警总办一路升至天津巡警道。后来,段芝贵甚至谄媚地请求做袁世凯的干儿子,当场磕了三个响头表忠心。 袁世凯心思微动,突然对段芝贵道:"老段啊,我有一个请求。将来我出殡时,你务必穿一身红衣送我。" 段芝贵不解,但还是连连点头应允。袁世凯暗自冷笑,他太了解这个唯利是图的干儿子,自己死后,段芝贵难保不会利用"干儿子"身份危害袁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请求,实则是袁世凯布下的最后一局棋。 此时,门外又传来袁克文的声音,与袁克定针锋相对。这对兄弟,一个是袁世凯的长子,一个被称为"民国四大公子"之一,却因帝制风波而老死不相往来。 1916年6月6日,北京城内一片肃穆。袁世凯,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大总统,在当了83天皇帝后,终于在一片讨伐声中合上了眼睛。临终前,他将徐世昌、段祺瑞、王士珍、张镇芳等人召至床前,欲托付后事。当众人围在病榻前时,奄奄一息的袁世凯却只艰难地吐出一句话:"是你误了我啊",目光直直地看向他的长子袁克定。 这位曾被寄予厚望的"皇太子",因为一手策划帝制风波,将父亲推向了不归路。原本袁世凯将袁克定与段祺瑞、冯国璋列为继承人,后因帝制失败勾去了其名。这个决定,宣告了袁克定政治生命的终结。 出殡那天,袁克定按照父亲的吩咐,没有亲自送葬,而是坐镇后方。他派出了早已埋伏好的杀手,守候在灵柩行进的路上。突然,一个身穿红衣的身影出现在送葬队伍中——正是段芝贵。这位袁世凯的干儿子果然遵照了"义父"的遗愿,穿红衣前来送别。 枪声响起,子弹呼啸而过,但警觉性极高的段芝贵早已有所防备,迅速闪避,逃过了这场暗杀。袁世凯临终前的最后布局,竟以失败告终。段芝贵随后投靠了皖系军阀段祺瑞,直到1925年在天津病逝。 而袁氏家族的命运,在袁世凯去世后彻底转向了下坡路。作为长子的袁克定虽然在分家时获得了丰厚遗产,却未能守住。昔日的贵公子,早年曾在上海一次挥霍60万大洋,如今不得不移居天津德国租界威尔逊路,后又迁至北京宝钞胡同63号。 更讽刺的是,这对尊贵的兄弟袁克定与袁克文,曾同被袁世凯订制的"皇子服"上以麦穗纹饰区别于其他兄弟,如今却成了形同陌路的仇人。有一次,两人于北海团城共赴西餐宴,袁克文竟以银匙验毒后匆匆离席,足见兄弟之间的嫌隙之深。 抗战期间,家道中落的袁克定携家人住进颐和园清华轩。当日本情报头子土肥原贤二欲拉拢他入华北伪政权时,他以病推辞,并登报声明不问世事。即使是结拜兄弟汪精卫送礼游说,他也收礼拒钱,保全了一份民族气节。 1948年,已经贫困潦倒的袁克定被表弟张伯驹接到了承泽园居住。这座始建于雍正年间的园林,成了他晚年栖身之所。
1916年,袁世凯在临死前叫来义子段芝贵,气息奄奄地吩咐道:“将来我出殡时,你务
浮生若梦醒时
2025-04-08 00:20:10
0
阅读: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