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承乾被废,李世民试探魏王李泰,微笑问道:“青雀,朕若立你为储君,你有什想法?”几天前,太子李承乾因和陈国公侯君集密谋逼官败露被废,李泰听了要立自己为太子心中大喜,他却安慰李世民道:“父皇你龙体欠安,将病养好再议吧。”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中难以抹去的伤口。正因为经历过兄弟相争,父子夺权的痛,李世民才会尽力避免这一局面在自己的儿子之中上演。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长子,小小年纪就被立了太子。 幼年显贵,让李承乾养成了我行我素的性格。李承乾爱上了一位太常乐人,不加节制的与之寻欢作乐,这件丑闻在朝中闹得沸沸扬扬。 李世民在杀了那名乐人后,不得已将李承乾幽禁起来,虽是如此,但李世民没有动过易储的念头。 可李承乾感受到了深深地危机,他认为父皇不再宠爱自己,加上李承乾本人有些跛脚,这种自卑让他变得心理阴暗。 李承乾认为,同样深受父皇宠爱的李泰,很可能会接替自己当太子,于是他动了杀心,竟派人秘密暗杀李泰。 此时的李承乾已经丧心病狂,竟然联合了李昌、杜荷、侯君集等人意图逼宫谋反,迫使李世民退位,来一出翻版的玄武门之变。 长安内外,都是李世民的眼线,李承乾的阴谋很快败露,李世民不得不废掉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至于如何处置,李世民还没想好。 谋反,在历朝历代都是杀头的大罪。但李世民舐犊情深,明显不想斩杀爱子。 最终,李世民将李承乾流放黔州。李承乾虽然当了平民,但好歹保住一命。 事情处理完,李世民就该考虑选谁当新任太子。 李世民找到同样宠爱的四子李泰,试探性的问:“青雀(李泰小名),你大哥已经废了,朕想让你当太子。” 李泰城府很深,没有答应,也不曾拒绝,先是假惺惺的叹息李承乾的境遇,又说:“父皇,您因为大哥的事费心劳神,还生了病,立太子的事,还是等您休养休养再议吧。” 对于李泰的回答,李世民颇为满意,认为李泰很有人情味。 过了大概一个月,李泰竟然主动找上李世民。 他趴在父亲怀里,发誓般的说道:“臣今日始得与陛下为子,更生之日也。儿臣只有一个儿子,如果我当了太子,日后登基,就会把他杀掉,传位给我弟弟李治。” 李泰明显知道李世民最关心什么--子嗣的生死。 李世民听完很动心,当面应允了李泰。 次日,李世民把这件事告诉了褚遂良。褚遂良听完,面露惊恐,不安地说:“陛下,您糊涂啊。为什么要当面应许魏王李泰?” “父子之道,故当天性,我见其如此,甚怜之”,李世民回答。 褚遂良直接戳穿了李泰的阴谋:“陛下,您三思啊,不应再酿成更大的错误。魏王如果当权,就是天下之主,怎么可能杀掉他唯一的儿子,把皇位传给晋王李治?当年您立李承乾当太子,又对魏王恩宠备至,甚至都超过了李承乾,以至于良由嫡庶不分。殷鉴不远,足为龟镜。陛下如果执意要立魏王,就应该让晋王离开京城,这样才能安全。” 李世民听完,恍然大悟,感叹道:“是我考虑不周啊!” 于是,李世民违背给李泰的诺言,果断立了李治为太子。 不过,李泰巧言令色,意图谋取皇位,这也是很严重的错误。 李世民下诏:“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候大将军魏王泰,朕的爱子,不过往日对他宠爱过度,以至于其,惑谗谀之言,信离间之说。李承乾当太子时,李治就妄图谋权,在朝中结党营私,形成各自的派系。李承乾遭罚,李泰也应该认罚。从即日起,解除李泰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候大将军职务,降为东莱郡王。” 对于这个决定,李世民是很痛心的,他曾不止一次的说过:“李泰是个有才之人,我也常常挂念着他,这都是大家知道的。可事已至此,只能忍痛割爱,方能保全我的后代。” 李世民没有立李泰为储君,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以李泰的性格,上位后肯定不会杀子立弟,反而会对李治动手。 而李治则不然,他登基后,没有记恨于李泰,却是对其恩宠有加。 李泰去世后,李治又是追封,又是辍朝,还给他举行了高规格的葬礼。 李世民的那一决定,避免了百年之后,兄弟相争的乱局。
太子李承乾被废,李世民试探魏王李泰,微笑问道:“青雀,朕若立你为储君,你有什想法
裂谷长河
2025-04-08 09:47:55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