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南海吹填的岛屿引起了巨大的关注,惊叹于驻防条件的变化。以渚碧礁为例,第一代驻防官兵就是茅草屋,历经了四代努力,如今岛上建有大型的多层建筑,各种设施俱全,发电厂、海水淡化装置,渚碧医院,商店,渚碧农场,甚至是军民两用大型飞机跑道,篮球场,运动场等等,成为中国一个安全可靠的堡垒海区。 说白了,南海渚碧礁的变化就像一部从 “苦日子” 到 “好日子” 的逆袭剧。以前解放军在那守礁,住的是第一代高脚屋,跟搭积木似的,木头架子支起来,上面盖着茅草,台风一来,整个房子都晃悠,跟坐海盗船似的。那时候淡水靠接雨水,吃饭靠罐头,出一次海能把人晒脱层皮。 到了 90 年代,条件稍微好点,换成了第三代建筑,水泥垫高的三层小楼,终于有了像样的宿舍和仓库。但还是缺这少那,连个像样的码头都没有,补给船来了只能停老远,用小艇来回倒腾物资。 直到 2012 年三沙市成立,国家开始大手笔搞建设,直接把渚碧礁从 “小渔村” 变成 “海上城市”。 2015 年,吹填工程正式启动,大型挖泥船往海里一杵,跟吃面条似的把海底泥沙吸上来,堆成陆地。不到半年时间,渚碧礁的面积从 0.16 平方公里暴增到 4.3 平方公里,比两个澳门还大。 这还不算完,岛上开始建机场,跑道一修就是 3250 米,能停波音 737,连战斗机都能起降。2016 年试飞那天,民航客机直接从海口飞过来,把岛上官兵都看傻了 —— 以前想回家得坐好几天船,现在两小时就到。 基础设施更是翻天覆地。以前喝雨水,现在有海水淡化厂,一天能产几千吨淡水;以前吃罐头,现在岛上有农场,种着各种蔬菜,连西瓜都能吃上;以前看病靠军医,现在有渚碧医院,X 光机、手术室一应俱全,还能远程会诊。 最绝的是岛上还有篮球场、运动场,官兵们业余时间能打篮球、跑步,再也不用在巴掌大的地方 “转圈健身” 了。 这一切的变化,背后是国家实力的支撑。以前守礁靠 “人定胜天”,现在靠科技和经济。吹填用的是国产挖泥船,机场跑道用的是特殊材料,连生态保护都考虑到了,用 “自然仿真法” 尽量减少对珊瑚礁的影响。现在的渚碧礁,既是军事堡垒,又是民生基地,更是中国在南海的 “定海神针”。 有人可能会问,花这么多钱在荒岛上值得吗?看看地图就知道,渚碧礁卡在南沙群岛的心脏位置,往北能呼应西沙永兴岛,往南能支援美济礁,往西盯着越南,往东防着菲律宾。有了这个岛,中国在南海的控制力直接上了一个台阶。 更重要的是,这里成了渔民的避风港、科学家的研究站,甚至还能给国际航班提供紧急备降服务,真正实现了 “军民融合”。 以前守礁官兵开玩笑说,在岛上看日出日落都能数清楚次数,现在岛上灯火通明,商店、医院、学校啥都有,连手机信号都满格。 这哪是孤岛,分明是海上的 “不夜城”。那些说中国 “搞扩张” 的人,看看岛上的设施就知道,我们建的是和平的堡垒,不是战争的前沿。
这几天南海吹填的岛屿引起了巨大的关注,惊叹于驻防条件的变化。以渚碧礁为例,第一代
遥遥谈趣
2025-04-08 10:05:41
0
阅读: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