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郑板桥躺在床上睡觉,熄灯后不久他听到房间外面传来了蹑手蹑脚的声音,随后

青史如烟啊 2025-04-08 10:27:04

一天晚上,郑板桥躺在床上睡觉,熄灯后不久他听到房间外面传来了蹑手蹑脚的声音,随后就有人开门开始翻箱倒柜地寻找金银。郑板桥知道自己身体不好,现在起床与小偷搏斗很可能会伤及自己的性命,于是他灵机一动假装说起了梦话: 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小偷一听坏了,这可能是主人还没睡熟就听到了自己的声音,小偷害怕被抓个现行于是在去留之间不停踱步。郑板桥知道小偷有一条“纪律”:不走空,因此又一次说话: 腹中诗书有几卷,床上金银无半分。 这次就是明确地告诉小偷,我家里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只有几本书,你要是想要金银的话来错了地方。小偷听后直接出门离去,在走到门口的时候,忽然听到房间里的人说: 出门莫惊黄尾犬,越墙勿损兰花盆。 小偷直接双手握拳拜谢,这是在提醒自己走的时候别惊动了院子里的大黄狗,翻墙的时候注意点兰花,不然很有可能被其他人抓个现行,让小偷下不来台。 这种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智慧,在郑板桥身上有着活灵活现的体会,这些智谋故事也是全部被记载在了《智囊全集》之中。拥有智慧不仅能够帮助自己,更能够帮助一些弱势群体,在智囊全集中还记载过一件事情:郑板桥深夜送画,解救老农与其女儿。 一天傍晚,50多岁的郑板桥带着笔墨纸砚伪装成一教书先生,来到一家农户。沉默的敲门声,让屋子里的农户非常的害怕,老农看到郑板桥之后问他:钱我一定会还的,能不能不要夺走我的女儿! 郑板桥正是为此事而来,原来老农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庄稼人,由于母亲病逝自己只能找当地的大财主借30两银子一为安葬老母亲,二为给常年生病卧床的老父亲抓药看病。在约定的时候,财主给老农半年的时间,还的时候需要还50两银子,这个利息不得不说有点高! 当年30两银子的购买力是非常强的,折合换算有20000元,可还的时候将近50000元。这些钱一个老农可能是拿不出来的,可事情到了眼前只能硬着头皮借。这些钱财主也知道他还不起,于是在协议上还附加了一条:还不起钱,拿老农女儿抵债。 郑板桥对着老农说:老人家我不知道您在说什么?我是路过此处的教书先生,您能不能让我借宿一晚,天已经摸黑这里也没有客栈。 老农一看不是财主派来要债的直接就将其请了进来,边走边说:先生您只要不嫌弃俺这庄户人家,您就尽管住! 郑板桥进去之后大声喊饿,老农只能让18岁的妙龄女儿去做饭,做饭期间二人也谈论了很多事情。郑板桥在饭后对老农说:老人家,我看您这里住的地方不大,今夜我就在您女儿的房间睡吧!您意下如何? 老农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女儿快点把屋子收拾出来。收拾完屋子之后,女儿一脸不悦地说:也不知是哪来的教书人,一点规矩都没有。 郑板桥却是乐呵地直接进入了该女子的闺房中,次日一早郑板桥一声招呼也没有打就走了。女儿还和老农抱怨说郑板桥不懂事,没规矩,老农也只能苦笑着回复:哎,随他去吧! 当天下午,老农的家里就涌入了几个当铺的伙计,伙计后面跟着的就是当铺的老板。老板对老农说:老人家,听一位先生说你这里有郑板桥的名画仙桃贺寿图? 老农直接回复:不可能的!我家里穷得都揭不开锅了,您就别拿我打趣了! 随后老板直接进入了老农女儿的闺房中,果不其然一副仙桃贺寿图就在其中,落款还是郑板桥亲笔,更有印章为证。老板直接对老农说:老人家,100两银子这幅画我要了,你要觉得这个价格不行,我们在商量。 老农一听100两银子差点晕了过去,一副画居然比自己种一辈子地都要值钱!老农也很快的反应了过来这幅画就是昨天郑板桥带着笔墨纸砚画出来的,于是他很痛快的和老板达成了这笔协议。 他带着钱直接还给了财主,这下财主也没什么好说的。从这件事情中也能够体现出郑板桥超出常人的智慧,他若是直接把钱给了老农,老农的面子上肯定挂不住,甚至会认为郑板桥有所图谋,用这样的方式既能让人一辈子记着自己好,也能给人家留面子,何乐而不为呢?

0 阅读:72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随风散,故纸堆里白首寻。我们的每天都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