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关税万字复盘: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关键因素仍是AI革命?(上)
摘自 BayesCrest 贝叶斯之美
近期,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焦点,资本市场的动荡幅度与速度与2020年疫情熔断时候相比也不遑多让,恐慌程度可见一斑。关于关税,从美国优先的角度,从上世纪大萧条以来美国的关税税率总体一直处于下行的轨道中,直到川普上台以后,从第一任的部分关税到近期的全面关税,美国再一次走上了关税税率上升之路,这一次又有何影响?本篇文章意在复盘美国历史上的关税:
上面这张图来自美国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以及经济史学家 Doug Irwin 的研究,展示了 1790-2015 年美国对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图中有两条曲线:
黑线(Total Imports):对所有进口商品计算出来的平均关税税率;橙线(Dutiable Imports):只针对需要征税的进口商品所计算出来的平均关税税率。
通常,“只对需要征税的商品”计算的关税平均值(橙线)高于“对所有进口商品”得出的平均值(黑线),因为在“Total Imports”范围里,包括了许多免关税或低关税的商品,拉低了整体平均税率。
1790 年代至南北战争前(19 世纪上半叶)可以看到图中在 19 世纪初期至 1830 年前后,黑线与橙线都曾显著飙升,一度达到 50%-60% 的区间,说明美国早期关税政策非常高。这一时期美国刚建国不久,为了发展本土工业(特别是北方制造业)、筹集财政收入,政府普遍使用高关税策略,如 1828 年著名的“Tariff of Abominations”。
南北战争(1861-1865)与战后时期南北战争期间(1861 年的摩利尔关税法案 Morrill Tariff 等),关税税率在高位震荡。战后重建时期,联邦政府依旧倾向高关税支持北方工业化,而南方农业对高关税长期持反对态度,这也导致了关税水平屡有上下波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间期(1920-1930 年代)1920 年代初,美国再次试图用较高关税保护因战争而兴起的国内农业和工业(如 1922 年的福特尼—麦坎伯关税法)。到 1930 年的大萧条初期,美国通过斯穆特-霍利关税(Smoot-Hawley Tariff)进一步提高关税,图中橙线在 1930 年前后达到较高峰值。
二战后(1940 年代起)关税急剧下降自 1930 年代中后期的 Reciprocal Trade Agreements Act(互惠贸易协定法)开启,美国转向降低关税,促成了二战后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为核心的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这一趋势在图中极为明显,黑线和橙线都在 1940 年代后急速下行并在 20 世纪下半叶及 21 世纪基本保持在个位数甚至更低的区间。
1970-2015 年持续走低尤其到 1970 年代之后,美国逐步签署更多自由贸易协定,整体关税在 2%-5% 左右徘徊;对某些商品豁免或零关税范围扩大,“Total Imports”(黑线)也相应更低。
关税结构与两条曲线的差异,“Dutiable Imports”(橙线)为什么高?
这是因为只统计需要征税的商品后,样本本身就多是“高关税或受保护”的类别(例如历史上美国注重保护的钢铁、纺织、汽车零部件等),故平均税率更高。在图中多个历史阶段(如 1820-1830 年、1870-1910 年、1920-1930 年),橙线都可升至 40%-50% 甚至更高,反映了美国针对特定战略或政治敏感行业的大幅保护。“Total Imports”(黑线)长期低于橙线黑线包含了所有进口商品,其中很多商品要么免关税,要么税率极低。随着时间推移,美国不断扩大零关税或低关税的商品清单,尤其在二战后大力促进自由贸易,所以整体平均关税率就被大幅拉低。二战后,美国对许多盟友国家、开发中国家给予优惠关税乃至免税待遇,因此黑线自 1950 年代后迅速下探至 10% 以下。两条曲线在 19 世纪时差异相对较小19 世纪大量进口商品都征收关税(免关税的商品相对少),所以橙线与黑线相距有限,有时在 1830-1840 年代几乎重合。随着经济结构多元化、自由贸易兴起,不少非敏感性商品逐渐豁免关税,两条曲线间的差距拉大。
从历史来看,有什么启示?
①关税在美国经济早期起到“财政+产业保护”双重作用19 世纪初期,美国联邦政府缺乏成熟的税收制度,关税收入是最主要的财政来源;同时,这些高关税对北方工业形成显著保护,也助推了美国的工业化进程。这在图中 1790-1860 年左右的高关税水平中得到印证。
②战争、危机时期常出现关税跃升南北战争、世界大战、大萧条时期,美国会采取贸易保护手段,造成关税的阶段性飙升。然而在战后恢复及全球化浪潮中,又会大幅下调关税推动经济复苏和国际贸易繁荣。
③现代自由贸易体系下关税趋于低位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的 GATT/WTO 体系鼓励各国削减关税,形成稳定的多边贸易规则。美国自身也从扩大外贸中受益(特别是高科技、金融、服务业等),故关税持续走低。20 世纪下半叶起,美国主要运用更具针对性或灵活性的贸易手段(配额、反倾销、知识产权保护等)来替代简单的“普遍高关税”。
④平均关税低≠全面自由贸易虽然图表中美国平均关税率在当代降至个位数,但并不意味着美国在所有领域都放弃了保护。一方面,美国对部分敏感行业(例如钢铁、汽车、农产品等)仍保留较高关税或实行其他贸易壁垒;另一方面,各类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标准、环保要求、补贴政策)也同样起到隐形保护作用。
⑤反映经济政策思路的转变19~20 世纪上半叶:美国依赖关税获得财政收入、扶持国内工业、满足地方选民或行业利益需求。20 世纪中后期至今:美国政府更注重国际产业链、海外市场及服务业输出,对外开放可提升美国跨国企业竞争力,关税对财政收入也不再具有关键意义(联邦政府主要依赖所得税、增值税或其他税种)。
从这幅 1790-2015 年美国关税水平演变图 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在 19 世纪与上世纪早期多次维持或反复尝试高关税政策,直到二战后才进入一个关税持续走低的长期趋势。这既体现了美国从“农业—制造业保护”逐步转型到“全球化高科技与服务业龙头”的发展路径,也反映了国际贸易格局从保护主义向多边自由贸易的演变过程。然而,低关税并不等于零保护。在经济和政治发生变化时(如 2017 年后某些贸易摩擦的再现),美国也会重新使用关税及其他手段来维护特定产业或政治目标。未来关税水平的波动,仍需放到全球经济与国际关系的“大环境”中才能完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