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线涨价没人买单?这就是苹果、耐克等海外品牌不得不接受的现实。这事儿搁十年前,消

承载盘点 2025-04-09 11:18:28

全线涨价没人买单?这就是苹果、耐克等海外品牌不得不接受的现实。这事儿搁十年前,消费者可能还会抢着为 "洋品牌" 溢价买单,但现在风向彻底变了。 根据摩根士丹利测算,对华加征关税让苹果每年多掏 85 亿美元成本,这意味着 iPhone 16 Pro Max 在美售价可能从 1599 美元飙升到 2300 美元(约 1.67 万人民币)。 但问题是,中国消费者根本不吃这一套 ——2025 年第 10 周手机激活量数据显示,苹果市场份额已跌至 14.2%,同比下滑 1.9 个百分点,而小米、华为分别以 19.9% 和 18.2% 的份额稳居前两名。 再说说耐克、Lululemon 这些运动品牌。美国对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加征 30% 以上关税后,耐克超过 35% 的产能受到冲击,生产成本激增迫使它们不得不提价。 但中国消费者早就不是非耐克不可了 —— 安踏通过多品牌战略实现 13.6% 的营收增速,主品牌流水保持双位数增长,斐乐、迪桑特等子品牌也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有意思的是,美国的关税政策反而成了国产替代的催化剂。苹果试图将供应链转移到印度、越南,但当地基础设施和劳动力素质根本撑不起高端制造,最终导致成本不降反升。 而中国通过完善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制造能力,让小米、华为等品牌既能保持技术领先,又能控制价格 —— 比如小米 15 Ultra 在 6000 元以上价位段与苹果、华为形成三足鼎立,却依然能通过规模效应维持利润。这种 "质价比" 优势,让苹果、耐克等品牌的涨价策略彻底失灵。 说白了,现在的中国消费者已经过了 "唯品牌论" 的阶段。 这不是某些人说的消费降级,而是中国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共振的必然结果 —— 毕竟,真正的底气,从来都是来自自己的硬核实力。

0 阅读:1
承载盘点

承载盘点

感谢大家的关注